其实看球的球迷心里都有数,论实力,中国女篮要想稳稳压过日本队,张子宇和韩旭这俩高个儿是关键依仗。日本队那边呢,想赢咱们也不是靠硬凿内线,人家玩的是三分雨——这套路早都明牌了。可怪就怪在,中国女篮的主教练宫鲁鸣好像没看懂这场"明牌局",上半场还能换人调整,到了下半场,球权就跟粘在杨氏姐妹手上一样,甩都甩不出去。
先说妹妹杨舒予,这姑娘防守确实有股子狠劲儿,日本队那个26号箭头人物,好几次想突破内线都被她死死缠住,连抢几个篮板球,还趁对方失误快攻得了两分。虽说进攻端不算多亮眼,但至少没拖后腿。可姐姐杨力维就让人犯嘀咕了,全场投了俩三分球,一个都没进。更关键的是,她拿球的时候总显得有点犹豫,突破不像以前那么果断,传球也总找不对点,球在她手里转两圈,不是被断就是又传回后场——这哪是组织进攻,倒像是在"控失误"。
场边的教练席上,宫指导的眉头越皱越紧,可换人名单就是迟迟不亮。底下的球迷坐不住了,看台上零星响起几句"换张子宇"的喊叫声,可场上还是杨力维运着球在三分线外晃悠。要说球迷急啥?因为大家都看得明白:日本队今天明显是冲着三分来的,上半场就进了仨,下半场越投越准,连个1米7的小个子都能在底线甩个超远三分。这时候最该干的,是把球交给内线的张子宇和韩旭,用身高优势硬凿内线,要么造犯规罚球,要么分球给空位的射手——可咱们的球就是出不去,内线球员站了半天"吃饼位",连个球影子都没摸着。
问题到底出在哪儿?有人说教练用人太固执,有人说球员状态不好,可平心而论,张子宇和韩旭这场比赛上场时间确实不多。张子宇作为内线核心,全场就打了15分钟,韩旭稍微多些,可也没超过20分钟。反倒是杨氏姐妹,加起来打了快40分钟。按理说,教练调整阵容肯定有自己的考虑,可能是觉得杨氏姐妹速度快,想打快攻;也可能是信任她们的经验。可现实情况是,日本队根本不给咱们快攻的机会,她们退防速度极快,每次反击都被断了,这时候还抱着"快"字诀不放,反而把自己的优势——内线高度——给丢了。
再看看日本队,她们打得特别"精",知道咱们的内线厉害,就坚决不跟咱们硬碰硬,外围投三分、突分,把咱们的防线拉得老长。这时候咱们要是能有个稳定的内线得分点,哪怕每回合得两分,也能把节奏拽回来。可咱们的内线球员站不住位置,不是被绕前防守,就是被包夹后慌慌张张传球,张子宇好不容易拿到个好机会,还被吹了个进攻犯规——这裁判判罚可能有争议,但也反映出咱们的进攻确实没打到对方"七寸"上。
说句实在话,中国女篮的实力真不比日本队差,这些年进步有目共睹。可比赛不是光靠实力,还得看临场指挥和球员状态。下半场那段时间,看着球在杨氏姐妹手里转来转去,观众席的叹息声都快把屋顶掀了。这事儿说起来真不复杂,可越简单的事儿越容易出岔子——该用内线的时候不用,该调整的时候不调,最后苦的还是场上的球员。
现在回头看,这场比赛给咱们提了个醒:篮球是五个人的运动,战术安排得跟着对手变。日本队用三分球撕开了咱们的防线,咱们却还在用老办法应对新问题。教练组不是不知道内线的重要性,可能是信息传递出了问题,也可能是战术执行不到位。但不管怎么说,球迷们的心思都摆在那儿——咱们不求场场赢,但求打得明白,打得痛快。
亲爱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