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头的香味在赛前的体育馆外弥漫开来。
嘉兴经开区队的汤敏杰咬下第一口,眉毛一挑,竖起了大拇指:“非常棒!”这是他在比赛前一天就尝到的柯城特产,配上莲蓬花束、邵永丰麻饼和孔庙书签的伴手礼,让这趟客场之旅从一开始就充满了“味道”。
衢州职业技术学院体育馆外,市集的热闹几乎盖过了比赛的紧张。
粉干、烤饼、莲蓬、鱼子酱,被装进了一个个精致的小摊。
柯城的“衢州三怪”文创产品挂在显眼的位置,不少球迷一边吃着现烤的麻饼,一边和摊主聊起了做法。
节间休息时,居然还有人推着卖水晶糕的自行车在场地中央吆喝,麻饼则直接用手抛上看台,球迷接到后立刻撕开包装开吃。
这是浙BA城市争霸赛的一场区域对决。
主场的柯城队是衢州地区赛的冠军,客队嘉兴经开区队则是嘉兴地区赛的王者。
8月16日的对抗,从第一节起就让人看得心跳加速。
嘉兴经开区队的“酱鸭哥”潘承恺在第一节就打出了侵略性,单节带队冲出10分的领先。
场边的柯城球迷忍不住感叹:“对面那个24号太厉害了,防不住啊。”全场比赛,他砍下27分,成为绝对的得分王。
嘉兴经开区的球迷不是坐在家里看直播的那一拨。
他们提前一辆大巴从嘉兴出发,近50人浩浩荡荡地赶到衢州,拉着横幅,喊着口号,把客场变成了半个主场。
嘉兴球迷王明明甚至说,只要有客场比赛,他们都会去现场助威。
柯城的球迷也没有让气氛失色。
进场前,人人套上一件主队配色的T恤,立刻就成了助威团的一员。
15岁的陈思远第一次现场看篮球比赛,平时他是个NBA迷,把库里当偶像。
看到全场观众为球队呐喊,他攥着拳头说自己也想下场打一打。
陪他来的父亲对浙BA的关注已经不止一天,这次抢到票就是想让儿子感受一下什么叫真正的现场氛围。
虽然开局柯城队的命中率有些冰凉,第一节落后10分,但从第二节开始,他们慢慢找回了状态。
一次次利用对方的犯规机会,他们在下半场把分差缩小到只剩5分,让悬念一直延续到最后。
场边的观众在每一次追近比分的时刻都会爆发出震耳欲聋的呐喊。
但比赛的节奏始终被嘉兴经开区队掌握。
他们在领先的情况下打得相当放松,配合流畅,防守稳健。
柯城队虽然全力追赶,但最终还是以59-65告负。
赛后,柯城队主教练林建平的表情写满了无奈。
他坦言,主场作战时队员们心理包袱太重,越想赢反而越放不开,导致上半场命中率不高,还出现了太多低级失误。
主力叶佳龙则直言要加紧训练,减少失误,把状态打出来。
嘉兴经开区队的胜利并不只是比分上的领先。
场外的他们也用行动占据了“主场”。
赛前一天入乡随俗品尝特产,比赛当天拉来满满一车的助威团,比赛中场休息与柯城球迷一同吃麻饼、看节目。
即使是在客场,他们依旧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场馆虽然不大,和此前揭幕战的杭州奥体中心体育馆相比差距明显,但噪音指数和热情程度绝不逊色。
观众席上的呐喊声时不时盖过了现场的哨音,每一次抢断、每一次三分、每一次快攻,都会引来整片看台的欢呼和抱怨。
浙BA的魅力不只是篮球本身。
它让当地的文化、美食、民俗都走上了赛场的边缘,成为比赛的一部分。
柯城用鸭头、麻饼、莲蓬花束迎接对手,嘉兴球迷用整车的声援回应主队的热情。
有人是为了篮球而来,有人则是为了市集的美食,但在那一晚,他们全都坐在同一片看台上,为球员们的每一次起跳、每一次对抗而拍手叫好。
而当潘承恺一次突破上篮得手,嘉兴的助威团举着横幅疯狂跳跃,柯城的球迷则用更大的音量回应,气氛瞬间被推到顶点。
球场内外的对抗,其实早在赛前就已经拉开。
比赛结束后,嘉兴的球迷和球员们一起走出场馆,手里还拎着柯城送的伴手礼,边走边聊鸭头和麻饼的味道。
柯城的球迷则聚集在场馆外的小摊前,继续排队买水晶糕,仿佛比赛只是这场夜晚的一个插曲。
篮球的比分有输赢,但这种全城参与、全情投入的氛围,却在每个人的记忆里留下了不同的味道。
有人记住了场上的一次三分球,有人记住了赛前那个鸭头的香气,也有人记住了看台上陌生人的击掌与拥抱。
在这样的比赛里,比分只是记分牌上的数字,真正让人津津乐道的,是球迷的呼喊声、市集的香味、球员的汗水,以及彼此之间那份跨越主客场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