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和几个老朋友吃饭,大家都在抱怨钱难赚。
有个开餐馆的兄弟说,现在顾客点菜都要对着菜单算半天,加份肉都要犹豫;做服装店的朋友更惨,说现在年轻人买衣服只逛不买,试穿十件最后买一件的都不多。
其实这怪不得谁,大环境确实变了——物价涨得比工资快,直播带货把价格压到地板价,实体店租金却年年涨,普通人想赚点辛苦钱,简直像在夹缝里求生存。
但就在这片“哀鸿遍野”里,总有些人闷声发大财。
他们不追风口,不搞花里胡哨的概念,就盯着刚需和细分市场,把生意做得风生水起。
这三个“低调赚钱”的行业,看完你就能直接上手干。
一、婴幼儿用品:抓住“四脚吞金兽”的刚需
去年参加同学聚会,发现当年成绩最差的“学渣”老张,现在居然开上了宝马。一问才知道,他在县城开了家婴幼儿用品店,专做0-3岁宝宝的生意。
他说:“现在年轻人可以少买两件衣服,但给孩子用的东西,再贵也得咬咬牙买。”
1、为什么这个行业能赚钱?
三胎政策放开后,婴幼儿市场反而更细分了。以前大家觉得“孩子长得快,买便宜点就行”,现在90后父母更讲究科学育儿,愿意为“安全”“有机”“益智”这些标签买单。
比如一个进口硅胶奶瓶能卖200多,一罐进口奶粉四五百,利润空间比成人用品高得多。
2、怎么操作?
选品要“精准打击”:别想着什么都卖。小县城就盯紧“刚需+轻奢”——比如婴儿湿巾(消耗量大)、有机辅食(家长舍得花钱)、益智玩具(单价高)。我朋友店里最畅销的是一款德国进口的温感奶瓶,成本80块,卖268,一个月能卖200多瓶。
渠道要“线上线下结合”:线下开在妇幼保健院附近,装修不用太豪华,但一定要干净温馨。线上搞个群,每天发宝宝护理知识,顺带卖货。有个宝妈客户说:“我加了好几个母婴群,最后只在他家买,因为客服会教我怎么冲奶粉不结块。”
3、销售话术要“戳痛点”:
顾客嫌贵时:“姐,您看这奶粉是荷兰原罐进口的,成分表里没有香精蔗糖,宝宝喝了不上火。您算笔账,一天喝5顿,一顿才合12块钱,比您喝杯奶茶还便宜呢。”
推荐新品时:“这款湿巾是医用级无菌的,给宝宝擦嘴巴特别安全。您看这包装,带密封盖,用不完也不怕干。现在买三送一,相当于打七五折。”
二、农村卖保健品:用“土办法”打开中老年市场
去年回老家,发现村口王大爷的杂货店改成了“健康养生馆”,货架上摆着各种钙片、鱼油、蛋白粉。王大爷说:“现在农村老人手里有钱,但舍不得花,你得让他们觉得‘占便宜’了。”
1、为什么这个行业能赚钱?
农村中老年人口占比高,他们普遍有“怕生病”“怕拖累子女”的心理,但对保健品认知有限,容易相信“熟人推荐”。加上现在子女在外打工,老人缺乏陪伴,更容易被“情感营销”打动。
2、怎么操作?
选品要“接地气”:别卖那些花里胡哨的“高科技”产品,就盯紧“补钙”“降三高”“睡眠好”这些刚需。比如一款钙片,进价15块,卖58,包装上印着“专为中老年人设计”,再配个免费量血压的服务,老人觉得“实在”。
营销要“走心”:王大爷的方法是“免费体验+情感绑架”。比如让老人先拿两盒钙片回家吃,说“不好用随时退”,等老人吃出效果(哪怕心理作用),再上门推销。他还经常给老人送点自家种的菜,说“您就当多个儿子”。
3、销售话术要“打感情牌”:
面对犹豫的老人:“张婶,这钙片我爹也在吃,他之前腿抽筋,现在能下地干活了。您要是不信,先拿两盒回去,有效果再给钱。”
应对子女质疑:“小伙子,你妈天天说头晕,我这药是正规厂家生产的,有批号。你与其让她在家担心,不如花几十块钱让她安心。”
三、户外婚纱摄影:用“差异化”杀出重围
表弟去年辞职开了一家户外婚纱摄影工作室,专拍“非传统”婚纱照——比如山顶日出、森林精灵、沙漠星空。现在他每个月能接20多单,客单价8000起,比传统影楼高出一倍。
1、为什么这个行业能赚钱?
年轻人越来越讨厌“影楼风”婚纱照——千篇一律的姿势、浓重的妆容、假到离谱的背景。他们更愿意为“独特体验”买单,哪怕多花点钱。户外婚纱正好满足了“小众”“个性”“有故事感”的需求。
2、怎么操作?
选址要“有记忆点”:别扎堆去热门景点,找那些“未开发”的野景。比如表弟的工作室在郊区有个废弃工厂,改造后拍工业风婚纱照;还和当地农户合作,包下一片向日葵田,拍“田园风”。
套餐设计要“灵活”:传统影楼喜欢捆绑销售,户外摄影则主打“定制化”。比如基础套餐5999(包含2套服装+10张精修),升级套餐加1000块,可以拍“星空夜景”或“悬崖边求婚”。
3、销售话术要“卖体验”:
吸引年轻客户:“你们不想拍那种‘假笑’婚纱照吧?我们带你们去山顶拍日出,边玩边拍,照片里都是真实的笑容。朋友圈发出去,点赞绝对破百。”
应对价格质疑:“姐,您看这组沙漠婚纱照,我们专门请了灯光师和造型师,服装都是定制的。您算下来,一天的人工成本就要3000多,这价格真的不贵。”
这三个行业看起来不起眼,但都抓住了“刚需+细分+情感”这三个关键词。
婴幼儿用品赚的是“父母心”,农村保健品赚的是“孤独感”,户外婚纱赚的是“个性化”。
它们不需要大资金,不需要高学历,只要肯放下身段,研究透用户需求,就能在红海市场里挖出蓝海。
就像老张说的:“现在赚钱难,是因为大家都在抢同一碗饭。你换个碗,哪怕小点,也能吃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