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年30岁,创业第三年。公司刚研发出一款不错的产品,市场反馈也很好,可我们还没来得及高兴,就被行业巨头盯上了。对方直接“复刻”了我们的产品,然后用我们跟不起的价格和流量,对我们进行“降维打击”。那段时间,公司的现金流急速消耗,团队士气低落,我失眠了整整一个月。
我想,很多中小企业创业者,都有过这种被“降维打击”的无力感。在绝对的资本优势面前,我们所学的那些商学院理论、精益创业方法,都显得那么苍白。我们就像小米加步枪,要对抗对方的飞机大炮,感觉毫无胜算。
就在我快要撑不下去的那个周末,我鬼使神差地从书架最深处,翻出了这套大学时买的《毛选》。我没想找什么经营之道,只是想从那段最艰苦的岁月里,寻找一点精神力量。当我重读《论持久战》时,感觉像被闪电击中。里面说,敌强我弱时,要“避免其主力,打其虚弱”,要“你打你的,我打我的”。
我一晚上没睡。我意识到,我之前所做的一切,都是在用自己的“短”,去硬碰对方的“长”。我试图在对方最擅长的价格战和流量战里,分一杯羹,这无异于以卵击石。第二天一早,我召开紧急会议,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震惊的决定:停止所有主流渠道的烧钱推广,砍掉所有试图与巨头竞争的大众业务线。
我们把所有资源,都收缩到我们最擅长、但巨头看不上的一个“小众”业务上,为这个领域的客户,提供“变态级”的深度服务。三个月后,我们靠着这个“根据地”,不仅活了下来,还实现了盈利。这179块钱买的一套书,在十年后,成了我创业路上最重要的一本“战略手册”。它没有教我任何商业技巧,却教会了我,当你是弱者时,该如何思考和生存。#图文带货训练营#
#金九焕新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