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达娱乐
热门搜索:
你的位置:辉达娱乐 > 辉达娱乐介绍 >

国产GPU企业如摩尔线程、壁仞科技等上市对算力行业影响及A股公司机会分析

发布日期:2025-09-02 12:52 点击次数:85

国产GPU企业如沐曦集成、摩尔线程、壁仞科技和燧原科技的上市进程,无疑是近年来中国半导体领域最令人瞩目的发展之一。这不仅仅是一家或几家公司的资本运作,更预示着中国在关键算力领域自主可控步伐的加快。下面我将从这些企业上市对国产半导体的整体影响,以及相关的A股关联公司两个方面为你分析。

一、GPU“四小龙”上市概况与战略意义

沐曦集成、摩尔线程、壁仞科技和燧原科技被称为国产GPU“四小龙”。它们均成立于2018年至2020年间,在2024年至2025年进入了密集的上市筹备期。

沐曦集成电路(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专注于为异构计算提供全栈GPU芯片及解决方案,产品可广泛应用于智算、智慧城市、云计算、自动驾驶等前沿领域。其曦云C500芯片已用于一些大模型的推理和微调训练,2024年交付的算力集群总规模超过一万张GPU卡。沐曦的IPO申请已于2025年6月30日获科创板受理,拟募资39.04亿元。

摩尔线程智能科技(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张建中曾任英伟达全球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经理。摩尔线程基于自研的MUSA架构,致力于实现单芯片支持AI计算、图形渲染、物理仿真等多种功能。其夸娥(KUAE)万卡智算集群解决方案宣称单集群算力可达万P级。摩尔线程的科创板IPO申请也于2025年6月30日获受理,拟募资80亿元,是2025年科创板在审项目募资规模新高。

壁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其BR100芯片曾创下全球通用GPU算力纪录。公司还公布了自主原创的异构GPU协同训练方案(HGCT技术),尝试实现国产与英伟达GPU的混合训练。壁仞科技已于2024年9月提交了IPO辅导备案,并有市场消息称其也在考虑港股上市。

燧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专注于人工智能领域云端和边缘算力产品。其首款人工智能高性能通用芯片“邃思”已研发并量产,并面向数据中心推出多款人工智能算力加速产品。燧原科技已于2024年8月办理了上市辅导备案。

这些企业的密集上市,其战略意义远超企业个体行为:

资本与技术研发的正循环:GPU研发是技术密集和资金高度密集的工程。上市融资能为企业获取充足资金,支撑后续研发创新与业务拓展。例如,摩尔线程2022-2024年累计研发投入38.1亿元,沐曦同期研发投入也达到24.66亿元,均远超其营业收入。

助力国产替代与自主可控:美国制裁等因素加速了国产替代进程。这些国产GPU企业的发展关乎本土算力自主可控。下游智算中心等的采购需求有望转移至国产厂商。

激发产业链活力:头部GPU企业上市进程的加速,标志着行业竞争进入技术+资本双轨驱动阶段。这不仅有利于企业自身构建差异化竞争力,也有望通过精准配置资本市场资源,带动整个国产算力基础设施体系的发展。

二、国产GPU上市对半导体产业的多层次影响

国产GPU领军企业的上市,预计将从技术、生态、资本和供应链等多个层面深刻影响国产半导体产业。

技术研发与创新加速:巨额募资将直接用于新一代芯片研发。例如沐曦计划将募资投入高性能GPU产品线建设。这将推动国产GPU在制程工艺、芯片架构(如Chiplet)、计算密度和能效比等方面不断迭代,缩小与国际领先水平的代差(目前估计平均在18-24个月左右)。

软件与生态构建破局:GPU产业的竞争不仅是硬件性能,更在于生态系统。英伟达凭借CUDA生态构建了很高的壁垒。国产厂商如摩尔线程自研了MUSA元计算架构并兼容CUDA生态,沐曦也配以兼容主流GPU生态的完整软件栈(MXMACA®)。头部企业上市后,有望加大对软件工具链、开发者社区和行业应用推广的投入,加速构建自主可控的国产GPU生态体系。

资本市场与产业信心提振:这些企业的成功上市将显著提振资本市场对整个国产半导体赛道,尤其是高端芯片设计的信心。科创板对硬科技企业的包容性政策(如第五套上市标准)为研发投入密集型产业提供了融资通道。更多社会资本可能涌入半导体设计、制造、封装测试等全产业链环节。

供应链安全与协同强化:为确保供应链安全,国产GPU公司会优先培养和扶持国内供应商。这将为国产EDA工具、IP核、晶圆代工、先进封装、测试服务等企业提供宝贵的试错和应用机会,带动国内半导体产业链整体技术水平和可靠性的提升。

市场竞争格局重塑:上市潮预计将加剧国产GPU领域的竞争,并可能呈现“强者恒强”的马太效应。技术根基扎实且具备场景落地能力的企业有望通过资本放大竞争优势。市场将更青睐那些不仅能做出芯片,更能构建完整解决方案和生态的企业。

三、A股关联公司分析

国产GPU“四小龙”的上市及发展,预计会给许多已上市的A股公司带来业务合作、订单增长或价值重估的机会(和而泰,威星智能,通富微电,胜宏科技,中科曙光等)。以下是一些值得关注的关联公司:

同时适配摩尔线程(AI服务器)及其他国产GPU芯片,展现其多技术路线整合能力。作为国内AI服务器市场份额领先的企业(占32%),其采购意向对国产GPU规模化应用至关重要。

请注意:以上关联信息主要基于公开市场报道,投资决策需谨慎。实际业务合作深度、订单规模及可持续性需以各公司官方披露为准。

四、挑战与风险

在看到机遇的同时,也需要正视国产GPU发展面临的挑战:

技术迭代风险:国际巨头技术迭代迅速(如英伟达已进入4nm时代),国产GPU仍以7nm/14nm为主,追赶压力巨大。

生态建设难度:构建如英伟达CUDA那样成熟的软件工具链和庞大的开发者社区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长期巨额投入。

市场竞争与盈利压力:目前这些企业普遍处于亏损状态。未来不仅面临国际巨头竞争,国内同行竞争也可能加剧。如何实现技术突破、市场拓展与盈利之间的平衡是长期考验。

地缘政治与供应链风险:美国制裁等因素带来的外部不确定性依然存在,可能影响先进制程芯片制造等环节。

总结

国产GPU“四小龙”的上市是中国突破关键算力瓶颈、实现半导体产业自主可控的重要一步。它们不仅为自身发展赢得了资金,更有望通过技术攻坚、生态构建和供应链协同,带动整个国产半导体产业进入一个技术、资本与市场正向循环的新阶段。

对于投资者而言,关注点可以从单纯的概念炒作,转向那些与头部GPU企业有实质深度绑定、技术壁垒高、订单确定性强的上下游合作伙伴,并密切关注这些GPU企业自身的技术进展、生态建设步伐和商业化落地能力。

希望以上分析能帮助你更全面地理解国产GPU企业上市的影响。

提示:操作分析记录,仅供参考!

查看更多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