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利亚的赛场上,刘子龙手里的南刀划出一道银光,裁判席齐刷刷亮出9.8的高分。
这小子自己都懵了,攥着刀柄的手心全是汗,心里直打鼓:"乖乖,真拿下了?"直到教练冲上来搂住他脖子,才确信自己真的把世锦赛金牌挂脖子上了。这还不算完,三天后他又在南棍项目上复制了同样的奇迹,愣是给香港队挣回个"双冠王"的名号。
要说这次世锦赛可真是邪门,巴西这地方热得跟蒸笼似的,运动员们还没上场就先洗了个桑拿。沈晓榆在女子长拳决赛前紧张得直搓手,候场区的地板都被她踱步磨亮了一层。可音乐一响,这姑娘就跟换了个人似的,一招白鹤亮翅愣是让裁判看直了眼。下场时队医给她测心率,好家伙,每分钟飙到180,这哪是打比赛,简直是玩命。
最让人捏把汗的还得数李伟进那场散打决赛。80公斤级的对手是个俄罗斯壮汉,胳膊比普通人大腿还粗。赛前热身时那老毛子一直往这边瞟,眼神跟刀子似的。教练张琦媛急得直跺脚:"阿进你可稳着点,别跟人家硬碰硬。"结果这小子倒好,第二回合突然来个下劈腿,直接把对手撂倒在垫子上。场边观战的巴西观众都站起来了,嘴里喊着听不懂的葡萄牙语,但竖着的大拇指全世界都懂。
这些运动员回国时在机场可算露了脸。接机口挤满了举着手机拍照的少的,有个穿练功服的小娃娃钻到最前面,捧着束向日葵差点被保安当危险物品拦下来。张琦媛被记者围住时还惦记着两个月后的全运会,嘴上说着"回去得加练",眼睛却笑得眯成缝。队里最皮的刘子龙偷偷把两枚金牌挂在了教练脖子上,惹得周围快门声咔嚓响成一片。
武术队这次带回的奖牌把香港体院的陈列柜塞得满满当当。有个老教练蹲在柜子前擦玻璃,嘴里念叨着二十年前他们去参赛,能进前八就算烧高香。现在可好,连巴西当地报纸都用整版报道这支"东方神秘战队",配图里沈晓榆的空中转体动作被分解成六连拍,活像武侠片里的慢镜头。
要说这帮孩子有多拼,得看看他们训练馆墙上的电子钟。那玩意显示的不只是时间,还有室内温度和湿度。上个月巴西的湿度计爆表时,香港这边特意把训练场湿度调到80%模拟实战。队员们穿着加厚道服练套路,一场下来能拧出半斤水。食堂阿姨天天变着花样煲祛湿汤,西洋菜陈肾汤的香味飘得整层楼都闻得见。
最绝的是队里那个贴满便签的白板,上面写满了对手情报。俄罗斯选手喜欢什么起手式,伊朗运动员的绝招怎么破,连裁判的评分偏好都记得门儿清。有次保洁阿姨不小心擦掉一条,急得数据分析师差点没跳起来。现在这块板子被重点保护,周围三米内禁止任何清洁工具靠近。
武术总会的官员们最近走路都带风。往年申请经费时得磨破嘴皮子,现在财政部门主动问要不要增加海外集训预算。有个负责装备采购的老兄更神,把获奖运动员的同款练功服挂官网上,标价后面特意加了个"世锦赛冠军同款"的标签,第二天库存就卖断了货。
这些金牌带来的连锁反应还在继续。社区中心的武术班突然多了不少报名学生,有个六岁的小胖墩非要学南棍,原因居然是"刘子龙哥哥打起来像孙悟空"。电视里重播比赛录像时,茶餐厅的食客都放下筷子盯着看,有桌老伯看得入神,把奶茶里的冰块嚼得嘎嘣响都没发觉。
夜深人静时,训练馆还亮着几盏灯。李伟进在垫子上反复练习那个制胜的下劈腿,汗水在地板上洇出个人形。墙上的全运会倒计时牌撕到"58天",玻璃映出他咧着嘴笑的影子——这次可不是因为赢了比赛,是突然想起明天食堂要做他最爱的菠萝咕噜肉。
这篇文章只是用来传递积极的能量,没涉及到那种很低俗或者违反规定的东西。要是有侵权的情况,就跟我们联系,我们会马上把相关内容删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