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仁勋正面硬刚华盛顿:芯片卖给中国,美国才有活路
“对华鹰派是耻辱徽章,他们正在摧毁美国梦”
当美国两党议员罕见地统一战线、联手向黄仁勋施压时,这位英伟达CEO的回应直接捅破了华盛顿的窗户纸:“如果你自称‘对华鹰派’,这根本不是荣誉徽章,而是耻辱的标记! ” 黄仁勋近日在公开采访中炮轰美国政府的对华技术封锁政策,直言这种源于恐惧和排外的心态正在切断美国的人才命脉。 他透露了一组扎心数据:三年前,90%的中国顶尖AI毕业生渴望赴美,如今这一比例暴跌至10%-15%。 “美国梦”的招牌正在碎裂,而砸碎它的,恰恰是那些自诩“爱国”的鹰派政客。
一、商人的清醒 vs 政客的糊涂:芯片战没有赢家
“限制对华芯片销售? 这是在自断财路! ”黄仁勋的批评毫不留情。 2023年,英伟达在中国市场营收占比超过20%,相当于数百亿美元的真金白银。 但美国政府的一纸禁令,让英伟达第一季度损失25亿美元,第二季度预计暴跌80亿美元。 更讽刺的是,这些制裁逼出了华为昇腾、寒武纪等一批中国竞争对手。 黄仁勋警告:“如果美国继续封锁,华为将覆盖中国市场,并杀向全球。”
华盛顿的算盘彻底打错了。 黄仁勋算了一笔经济账:中国AI芯片市场规模达850亿美元,占全球35%,相当于美欧市场的总和。 任何芯片巨头想活下去,都不可能放弃这片土壤。 而政客们却沉迷于地缘博弈,忽略了一个基本事实——技术没有国界,但市场有选择。
二、人才战争:美国正在亲手掐断自己的输血管
黄仁勋将人才流失称为“存在危机的早期指标”。 他用了一个篮球比喻:“如果勇士队能招募所有NBA顶级球员,他们就能一直赢。 但一旦招募管道断裂,他们就再也无法赢得冠军。 ” 美国曾经的“杀手锏”——“来美国实现美国梦”的品牌吸引力,如今被签证限制和排外政策瓦解。
更致命的是,美国H-1B签证政策正在逼走顶尖人才。 黄仁勋甚至对特朗普提出的“每个H-1B收费10万美元”政策表示“这是个好开始”,因为至少能消除滥用。 但他话锋一转:“问题在于,这加速了美国以外的投资。 ” 当中国工程师从“向往硅谷”转向“扎根本土”,美国创新的根基正在松动。
三、黄仁勋的豪赌:游说特朗普,挑战华盛顿共识
面对两党联合施压,黄仁勋选择“硬刚到底”。 他陪同特朗普访问中东,在财报电话会议上公开喊话:“中国已经拥有AI,问题不在于是否阻止它,而在于美国是否参与其中。 ” 他赞扬特朗普的“制造业回归”愿景,但暗示白宫需要兑现承诺——放宽芯片管制。
这场赌注风险极高。 民主党与共和党在打压中国科技上罕见达成共识,甚至联合致信警告黄仁勋“勿访华”。 但黄仁援引数据反击:“全球50%的AI开发者在中国,封锁只会让中国技术传遍世界。 ” 他试图用商业逻辑唤醒政治僵局:“美国技术要成为全球标准,就必须进入中国。 ”
四、制裁的双刃剑:中国提速,美国失速
美国对华芯片管制的最大后果,是加速了中国自主技术的爆发。 黄仁勋承认:“中国并不落后。” 英伟达首席科学家比尔·戴利指出,曾经为英伟达写代码的中国AI研究员,现在正为华为工作。 分析师帕特里克·穆尔黑德预言:“华为将取代英伟达在中国市场的地位,并挑战全球份额。”
这场制裁成了一场完美的“反向助攻”。 黄仁勋直言:“世界已发生根本性变化,中国在AI领域飞速追赶。 ” 当美国政客为短期政治得分欢呼时,企业却在承受长期战略损失。 “脱钩是完全错误的概念,” 黄仁勋断言,“你不能与未来一个世纪最重要的两个关系脱钩。 ”
五、AI基础设施战争:每个国家都需要自己的“电力系统”
在黄仁勋的蓝图里,AI基础设施已是与国家能源、通信同等重要的战略资源。 “正如每个国家都需要电网和公路,现在每个国家都需要AI算力系统。 ” 他预测,增强全球50万亿美元的“智力型GDP”,将催生每年5万亿美元的AI基础设施支出。
然而,美国的封锁政策正在促使中国、欧洲甚至中东加速建设“主权AI”。 黄仁勋警告:“如果美国缺席中国市场,全球技术标准将由中国制定。 ” 这场竞争中,英伟达的护城河不仅是技术,更是经济学——“客户的核心瓶颈是电力,他们追求每瓦特产生的收入,即使对手芯片免费也无法胜出。 ” 但若政治切断市场,再强的护城河也会干涸。
黄仁勋的直言不讳,撕开了美国科技战略的深层矛盾:一边渴望领导世界,一边亲手拆掉连接世界的桥梁。 当鹰派政客将“对华强硬”视为荣誉时,黄仁勋的批评点破了真相:真正的爱国,不是筑墙断流,而是让美国保持开放与吸引力。 这场芯片战争,没有枪炮,却注定重塑未来百年的全球权力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