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最高军事学府讲台上,在央视节目的直播间里,在军内外的军事科技座上,常常能看到一身戎装的她---国防大学军事后勤与军事科技装备教研部教授李莉。
清爽而机智,明朗而干练,温柔而泼辣,沉着而睿智……而面对李莉,记者很难将她与“兵器专家”联系在一起。
军事高科技一直是被视为军事领域的前沿,其动态性和前沿性使得其在传统上一直是“男性领地”,女性搞军事科技装备研究并不为人看好,然而外表柔弱的李莉,更令人难以将她与“兵器专家”联系在一起。
但外表柔弱的她,身上恰有一股谁都拗不过的倔劲,15年国防大学教员生涯,李莉总结一句话:“战场,不能让女人走开,女性和男性的差距不在致力,只在力量”。
1969年10月,李莉出生在一个军人家庭,在她还未满月的时候,就随父母一同来到河南省三门峡市。
当时,她的父亲换防到了那里,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李莉都和身为军人的父亲聚少离多。“大概16岁以前,我和我爸的见面,也就一年一次,”李莉说。
但是,这样的生活并没有冲淡他们父女之间的感情,相反李莉一直以自己的父亲为榜样,她敬仰自己的父亲,也崇拜军人这个职业。
1986年,李莉以优异的成绩考上西安二炮工程学院,攻读计算机专业。在校期间,她表现出色,获得了很多奖项,是个不折不扣的优等生,毕业时,她身边很多同学选择到条件相对舒适的研究所工作,而李莉却一头扎进了基层部队,从新兵连开始干起。
基层部队的工作琐碎又繁重,李莉却收获颇丰。她用“值得”二字来评价那段经历:“因为在部队锻炼过,对于部队就不仅仅是钻到学术里面看到的这么一点,而是从一个更大的系统去看。只有关注到了实际问题的方方面面,才可以抓住大局的重点,这些是一生受用的东西。”
李莉在基层一待就是5年,这5年间,她从未放弃过学习,期待在专业方面更上一层楼。
1995年,她考上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的研究生,攻读作战模拟专业,2002年暑假,身怀六甲的她以顽强的毅力参加了军事学博士考试,被录取为国防大学战略组织指挥专业的博士生。
几年来,李莉先后完成了从作战模拟向科技装备,从科技装备向战略后勤,再从战略后勤向科技装备的转变,每一次转变都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她被誉为“三尺讲台上的多面手。”
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原总政治部确定的外宣专家之一,李莉不仅是全国三八红旗手,还是全军育才银奖获得者,她曾说过,自己做电视节目,就是要为最普通的群众普及国防知识,增强全民族的国防意识。
她常会在网上收到观众的私信,得知因为有人喜欢看自己的评论而爱上军事节目,从而关注国防,她感到非常欣慰,她觉得那是她最大的成功。
工作中的她是一名教员,生活中她也是一位温柔的母亲,李莉在32岁时才有了女儿。
然而,养育孩子不仅需要付出爱还需要牺牲时间和精力,李莉的女儿小时候患有湿疹,李莉常常等看字睡着了,才开始备课,一到周末,还要带着孩子到处寻医问药,但是在这段最困难的日子里,她仍没有停止对教学科研的探求。
2018年,李莉选择退出现役,如今,她虽然不再身披戎装,但仍在国防教育一线奔走,为此她说道:“武器装备对于我,是值得为之倾注全部精力,显出毕生心血的光辉事业。”作为一名战斗在军事科技前沿的女学者,李莉用智慧与热情为战斗力助威,书写着别样的光彩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