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这次中国海军的“出海”故事,真是挺有意思的,讲起来就像跟老朋友叙旧一样】
你知道,眼下的中国海军越来越有那种“走出近海,真正去深蓝”的样子,说实话
这个起点还得回到几十年前的事儿
说起来,最早的那次远洋试水,就是在1985年,那会儿还是个新鲜事儿,咱们的海军第一次打破“只在近海转悠”的套路
这事儿对我来说,很有感觉,因为我一直觉得,海军这块儿,咱们虽然起步晚,但一旦开始跑远了,那真就像个孩子学游泳,刚开始动不动就磕磕绊绊的,但只要坚持下来
【1】
那次中国海军的“第一次远航”,真是有点像个“小试牛刀”——不过也够“惊心动魄”的
你知道,咱们的远洋第一次出访,是在1985年,那时候的中国海军还不算多大规模,毕竟刚刚起步
其实,咱们跟巴基斯坦的关系挺好的,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
双方就开始有些军事上的交流了
那次出访,最开始也是因为巴基斯坦海军邀请咱们去访个友
顺便检验一下自己远洋的能力
你说,这不就像小孩第一次“独立走路”一样
咱们派了两艘舰,分别是“合肥号驱逐舰”和“丰仓号补给舰”
你知道,合肥号是那种中等吨位的导弹驱逐舰,排水量3600吨
而丰仓号,就是那种“搬运工”,能一次性带上超过一万吨的燃料和快接近五百吨的食物、淡水
保证一帮舰队“吃得饱、喝得足”
说实话,咱们这次能把舰队送到巴基斯坦
主要还是靠丰仓号的帮忙
你想,从中国到巴基斯坦,路途长得很,很是是那条“马六甲海峡”一带,海况复杂多变,风浪一大,船只摇摇晃晃的,平时在港里看都觉得挺稳的,到了海上
有趣的是,这次出航的时间还挺长的,从11月16日上海出发,穿过南海,经过马六甲海峡
到最后嘛到达巴基斯坦的卡拉奇港
你知道,咱们的舰队刚到马六甲时
遇上了澳大利亚的“奥赖恩号”潜艇
那潜艇的任务就是监视印度洋和南海,平时一直挺警惕的
这次经过,刚好那潜艇也在附近,但奇怪的是,它没有恶意,反而主动上浮,跟咱们打招呼,还吹响了哨子,像是在说:“,你们走得挺远
”咱们的官兵也不傻,听到哨声,立马回敬了一下
到了1985年11月29日,咱们的舰队终于进入了印度洋海域,那一刻
还记得,刚到印度洋时,咱们还简单地举行了个纪念仪式
正在12月4日那天,印度的巡逻机和护卫舰竟然尾随咱们,还派了直升机悬停在舰队上空
你说这事儿,一点也不亚于电影情节
不过,咱们的官兵也不是吃素的,马上用国际海事频道跟对方沟通,说明来意
印度也知道占不到便宜,到最后嘛只得收手
到12月8日,咱们的舰队终于抵达了巴基斯坦的卡拉奇港,迎接的人很热情,用了21响礼炮,派了巴布尔号轻型巡洋舰和阿戈斯塔级潜艇
咱们这次“出海”算是打了个漂亮的“翻身仗”
【2】
这次远航,除了“走出去”
其实还藏着一份“试试水”、检验能力的心思
说起来,咱们的海军不是第一次搞“远洋航行”,早在1950年代
你知道,1953年,咱们拿到苏联提供的“里加级”护卫舰技术
仿制出了“成都级护卫舰”
那次,咱们就尝试过“远洋”——从青岛出发,绕着黄海、东海、台湾海峡,到最后嘛绕到海南岛,花了差不多12天时间
但那会儿,缺少补给舰,航线都得贴着海岸线走,不能跑得太远,真是“胆子小
后来,咱们的“远洋能力”逐步提升,很是“丰仓号”补给舰的出现
才让咱们真正敢于“走得更远”
还跟咱们第一次试射洲际导弹有关
那会儿,1980年,东风-5导弹试射成功,弹头落在太平洋南部
要做这件事,就得组建一支远洋舰队,而这个“补给”状况
它不仅帮咱们成功把“数据舱”捞回,还为后来海军的远洋航行打下了基础
你知道,咱们的海军,虽然起步晚,但每次“试水”
都带着点“破冰”的意味
比如说,1956年,那次“远洋航行”,还是贴着沿海走,连续12天,从青岛出发,经黄海、东海、台湾海峡
那会儿,海上补给还不够完善,船员们都懂得:没有补给舰,要想“走得远”
基本就得“贴着岸边走”
这就像咱们农村出门买菜,没有车,就得背着菜包,慢慢晃晃
【3】
说到这里,得聊聊那次“最风浪”的经历
最艰难的还是在返回途中
1985年12月,舰队从孟加拉国离开
那天,风很大,海浪也高达10米,实在像“天要塌下一样”,咱们的合肥号驱逐舰排水量虽说还算不错,但在那样的狂风巨浪里
最难得的是,到了要紧时候,咱们要补充燃料,大约200吨油料
得花上三四个小时才能搞定
你想想,那种风浪中,船体摇晃得像个“溜溜球”,补油的软管还经常破裂,官兵们只好用帆布裹着破裂的地方
更夸张的是,合肥号在狂风中承受了巨大压力,船体竟然倾斜了15度
官兵们都紧张极了,用环氧树脂和钢板临时修补,还把载水舱里的水放掉,降低重心
才把船体裂缝用钢板钉紧
你知道,那次回来,大家都觉得“心里踏实多了”,不过也都明白:咱们的海军,要想走得更远、更快
还得有像丰仓号那样的“后勤保障”
没有它,就算舰艇再牛,也跑不远
这故事,真是让我觉得,咱们的海军,虽然起步慢,但每一步都踏踏实实,慢慢变强的过程
你看,咱们从1950年代的远洋试水,到后来有了补给舰、远洋舰队,再到第一次出访巴基斯坦
真的是一段挺不容易的路子
就像咱们南方人说的:“慢慢来,才会走远路
”这话放在咱们海军身上,很贴切
每一场“远行”,都像是在“打基础”,未来咱们的海军,要走得更远更深,一点一点攒着劲儿
你说,咱们这一路走来,真是“苦中作乐”
老实讲,咱们的海军未来还能走多远
我相信,只要坚持“脚踏实地”,就能像那次“第一次远航”一样
开创一片更宽广的“深蓝”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