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总有人在后台问我,说看了某某游资大佬的传奇故事,热血沸腾,感觉自己离法拉利又近了一步。尤其是那个所谓“游资花木兰”湖滨四季,三年从200万干到上亿,还是一位美女,简直是起点网文照进现实,buff叠满了。
每次看到这种留言,我都很纠结。
一方面,我得承认,这故事确实提神,比喝三罐红牛都管用。
另一方面,我又想顺着网线爬过去,抓住他的领子猛摇,哥们,醒醒,别做梦了。把游资大佬的成功故事当成自己的操作说明书,就跟看着拳王泰森的集锦就觉得自己也能上台KO对手一样,最后的结果大概率不是你KO了对手,而是ICU的医生KO了你的银行账户。
一篇吹捧游-资大佬的文章,就像一份P得妈都不认识的体检报告。你看上面各项指标都帅得一塌糊涂,但那藏在最深处的肝脏阴影,人家是不会给你画出来的。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份“体检报告”背后,到底藏着什么不想让你知道的现实。
一
首先,我们得弄明白一个根本问题:游资赚的是什么钱?
是公司成长的钱吗?不是。是价值投资的回报吗?更不是。
他们赚的,是情绪的钱,是博弈的钱,是别人犯错的钱。
说白了,A股的短线炒作,本质上就是一个大型的零和游戏,甚至因为有交易费用,它是个负和游戏。你赚的每一分钱,都是从另一个人的口袋里掏出来的。湖滨四季从200万到上亿,背后是无数个账户从20万变成2万。
理解了这一点,你就明白为什么模仿游资是九死一生了。这根本不是什么价值发现之旅,而是一场冷酷血腥的黑暗森林猎杀。人家是开着全图挂,带着顶级装备的职业玩家,专门猎杀那些连地图都看不懂,拿着新手小木棍就冲进来的散户。
你看到的故事是“她果断介入,单票翻倍”。
你没看到的是,为了这“果断”的一瞬间,她可能每天要复盘超过8小时,盯着几百个股票的K线图、龙虎榜、公告、新闻,把市场情绪的细微变化都量化成数据。她对题材的敏感度,对龙头股的识别能力,对买卖点的把握,那是千百次亏损、割肉、反思之后,用真金白银喂出来的肌肉记忆。
这就像拳击比赛,你只看到冠军一记上勾拳KO了对手,帅得一塌糊涂。你看不到的是他每天打几千次沙袋,跑几十公里,被陪练打得鼻青脸肿。你以为上台只要挥拳头就行了,结果人家一个假动作你就蒙了,对手喘气的时候你不知道递刀子,自己喘气的时候门户大开,不打你打谁?
这种“快种快收”的模式,对纪律性的要求是反人类的。
什么叫纪律性?
预判失误,第二天开盘就得割。不管亏5个点还是10个点,眼睛都不能眨一下。
行情不好,看不懂,那就空仓。一空仓就是一两个月,看着别人赚钱心也不能痒。
你做得到吗?
别闹了。你亏5个点的时候想的是“再等等,说不定能回本”,亏10个点的时候想的是“妈的,干脆装死”,行情不好的时候你比谁都着急,生怕错过一个亿。这就是职业选手和业余爱好者的区别。
二
再来说说那个所谓的操作手法,听起来简单得像一加一等于二。
打板、参与各类题材、挖掘龙头潜力。
这几句话,每一个字都认识,但连在一起就是玄学。什么叫“题材新颖”?什么叫“形态良好”?什么叫“龙头潜力”?这里面的判断标准,每一个都够写一篇博士论文。
大部分人理解的打板,就是看到一个股票快涨停了,赶紧挂个涨停价排队买进去,然后祈祷明天能高开。
这不叫打板,这叫给大佬抬轿子,而且是上赶着给钱的那种。
真正的打板高手,在摁下买入键之前,脑子里已经闪过了十几个问题:今天大盘情绪怎么样?这个板块是市场主线吗?这只股票是龙头还只是跟风?它的历史股性活不活?今天封板的单子够不够硬?明天大概的溢价空间有多少?如果明天不及预期,我在哪个位置离场损失最小?
这一整套复杂的决策流程,必须在几秒钟之内完成。
三年,从200万到上亿。
听着爽不爽?
太爽了。
所以你觉得你也可以了?
别闹,人家开的是F22猛禽战斗机,你开的是公园里的碰碰车,赛道都不是同一个。你看着人家在天上做各种高难度机动,觉得好像踩几下油门就行,结果你一脚油门下去,撞墙上了。
更要命的是,这种故事里充满了幸存者偏差。你只看到了一个湖滨四季,没看到成千上万个“河边往事”、“山顶黄昏”,他们的故事更精彩,也更悲惨,但是没人会写出来给你看。因为悲剧没有流量,只有成功学的鸡汤才能让你心甘情愿地掏钱。
这种所谓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瞎积薄发”。他们当然有努力,有天赋,有纪律。但是,在正确的时间,用正确的方法,坐上了时代的电梯,这种运气成分,是他们自己都无法复制的。2019到2021年那是什么行情?结构性牛市,题材遍地开花。换个时间,换个周期,同样的方法可能亏到你怀疑人生。
三
那么,普通人到底应该从这些故事里学到什么?
学她的操作手法?别逗了,你连作业都抄不明白。
学她的资金管理?半仓滚动,听起来性感,但人家的半仓可能是一个小目标,你的半仓是老婆给的买菜钱,心理压力完全不是一个量级。
真正值得学的,是那层糖衣被剥开后,最硬核、最苦涩的部分。
第一,是她面对腰斩的韧性。
绝大多数人,在经历一次腰斩后,基本就告别这个市场了。而她能从卖房刷信用卡的绝境里爬出来,这种心理素质,才是她最值钱的资产。你得问问自己,如果你的账户被砍掉一半,你是选择关灯吃面然后销户,还是选择冷静下来,复盘自己亏掉的每一笔钱,找到问题所在?
第二,是她反求诸己的学习能力。
原文说她“潜心学习和研究他人的成功案例”。注意,是学习和研究,不是复制和粘贴。她是把别人的逻辑拆开,揉碎了,吸收进自己的体系里,最后形成自己的“道”。而大部分人呢,是今天看这个大佬买了啥,明天就冲进去,昨天听那个大V说啥好,后天就满仓梭哈,最后成了各路神仙的“粉丝燃料”。
每天复盘到深夜。
筛选几百个股票。
找到背后的逻辑。
你做得到吗?你做不到。你连八点准时起床都做不到。
所以,别再做什么“下一个就是我”的春秋大梦了。在A股这个修罗场里,神话的背后往往是无数的白骨。与其去崇拜那些你永远无法成为的人,不如老老实实地认清自己。
你究竟是想来这个市场赚钱,还是只是想找点刺激?你愿意为你的目标付出多大的代价?你的能力圈到底在哪里?
想明白这几个问题,比看一百个游资的发家史都管用。
记住,投资不是跳上风口,是跳进火山口,跳进去大概率不是起飞,是变成一个熟人。而那些从火山口里飞出来的,他们不是凤凰,他们是本身就长着翅膀的怪物。
你不是。
本文以推动社会文明进步为目标,如涉及权益问题,请提供相关证明,我们将依法调整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