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又松口了。
一纸命令,原本被冻结的LEAP-1C发动机出口许可重新生效,C919不用“断翅”,中国的大飞机暂时又飞得起来了。
表面看起来像是“美国对中国松绑”,但真把这件事当成某种“胜利”,未免太天真。
这哪是什么示好?
这不过是一场资源与技术的等价交换,一场由稀土撬开的博弈筹码。
别忘了,就在半个月前,美国对华出口这款发动机还处于“临时暂停”状态,GE和赛峰像被人掐住脖子,股价一泻千里。
而现在,禁令被撤回,C919恢复供货,外界一片叫好。
但我们得问一句,谁退了一步?
又是谁逼谁下的跪?
真相藏在稀土这张老牌上。
美国嘴上喊了十多年“稀土独立”,结果呢?
到2023年,美国80%的稀土依赖进口,而这其中有60%是从中国来的。
更讽刺的是,它唯一一个能打的稀土矿——芒廷帕斯——自己的精矿还得送来中国加工。
说白了,美国自己淘的稀土,还得靠我们来“炼”。
这不是产业链的不完整,是命脉交出去的现实。
这回中美在伦敦碰了面,谈了个所谓的“稀土合规采购框架”。
美国这边放开了点高技术出口限制,中国那边则答应给美国企业稀土进口的通路。
但要注意,这不是对美国的“施舍”,而是一场精心设计的交易。
特朗普当局嘴上硬,手脚却老实得很,稀土一勒,马上就松口了。
发动机禁令的解除,说到底,是GE和赛峰用市场压力“逼宫”成功。
他们不是心甘情愿地配合,而是被中国庞大的市场牵着鼻子走。
C919的订单超过1200架,对应的发动机需求超过2400台。
你说断供?
那GE自己一年营收都得掉一大截。
更别提赛峰,那可是吃了中国市场35%的大块头,单一个C919项目的短舱系统,就能给它带来12亿欧元的年营收。
美国政府想硬,他俩先软了。
但问题也来了:中国真的安全了吗?
从数量上说,中国商飞早就预判了风险,提前囤了156台LEAP-1C发动机。
按现在的节奏,可以撑到2027年8月。
乍一看,似乎安枕无忧。
但别忘了,这是在假设现有节奏不变的前提下做的算数题。
现实是残酷的:禁令一来,后续订单排产立马缩水,从15架砍到12架。
说白了,就是得腾出手来给国产CJ-1000A让点空间。
CJ-1000A这颗“国产心脏”,也的确在发力。
去年完成首次试飞,今年极端工况测试也过了。
如果一切顺利,2025年就能装机试飞,2027年申请适航认证。
听起来很快,但这“快”是被逼出来的。
禁令一落地,中国航发立马把研发人员从1800人拉到3000人,设备加购20个亿。
这不是“计划内的突破”,而是被对方按着头往前跑的那种“不得不”。
但即便CJ-1000A上了天,也不是立马就能飞向世界。
FAA的适航认证卡得死死的。
C919现在连设计评估都没走完,生产体系评估还因为“数据安全”被搁置。
美国人嘴上说是为了飞行安全,其实就是不想让你这架“中国制造”从国际市场起飞。
他们打的算盘再清楚不过:哪怕你发动机是我造的,你整机是中国的,那就不给你通行证。
反倒是欧洲人,表现得更“务实”一点。
EASA那边进展还算顺利,已经完成第一阶段审查,计划2025年进入飞行测试。
为什么?
因为空客在中国的市场太重要了。
2023年,空客交给中国132架飞机,占了全球交付量的近五分之一。
得罪中国?
他们不傻。
这也说明了问题的本质:技术卡脖子,其实是政治卡你喉咙。
FAA不批,就是利用技术标准搞遏制。
那我们怎么办?
靠储备发动机?
靠老美心情?
都不靠谱。
真正的出路,只能是“三管齐下”:一是CJ-1000A早日量产,哪怕一开始不如LEAP-1C,也要能飞、能用;二是国际认证得想办法拿,至少把欧洲打通;三是发动机供应不能单押美国,哪怕是跟俄罗斯、乌克兰合作,也得有个备胎在手。
当然,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中国的发动机产业才刚刚起步,目前在全球市场还不足1%的份额。
CJ-1000A的水平,说白了,也就够得上LEAP-1C的前一代。
但这不是不能解决的问题。
中国高铁、5G不也是一步步干上来的?
只不过这次难度更大、周期更长、代价更高。
因为大飞机不像高铁,不能靠单纯引进。
你想要核心系统,对不起,欧美根本不会给你开门。
那就只能自己砸钱、砸人、砸时间。
而美国那边的“稀土独立”计划,说得比唱得好听。
什么2028年实现稀土全面去中国化,真以为自己是拍科幻片?
连基础的分离提纯技术都还得靠我们,光砸钱就能解决?
美国能源部已经投了3.5亿美元,结果呢?
只建起来一个能处理年产1万吨的工厂,还经常被环保部门叫停。
这种纸面工程,谁信谁傻。
特朗普嘴里喊着“脱钩”,背后却被资本打了脸。
GE、赛峰、波音这些企业,哪个不是靠中国市场过日子的?
你说禁就禁,2.3万个美国本土岗位都等着喝西北风吗?
现实是,他们喊着“国家安全”,心里却都是“市场保卫战”。
这才是美国政府最大的悖论:既想制裁你,又舍不得动真格。
所以说,我们不能抱幻想。
特朗普的政策今天是这样,明天翻脸也不稀奇。
国会那帮鹰派议员,已经有200人联署要彻底禁止发动机出口。
他们眼里,C919就是中国挑战美国航空霸权的“罪魁祸首”。
今天答应你,明天可能就翻脸不认人。
我们必须趁现在,把CJ-1000A量产提上日程。
2026年两条产线、2030年150台年产能,不是目标,是“生存线”。
还有国际市场,要打,要破局。
“一带一路”国家是突破口,价格、服务、技术支持一条龙,打不过欧美,就用组合拳。
与俄罗斯联合搞CR929发动机也是办法,PD-35也罢,CJ-2000也好,能飞起来的就是好发动机。
这场战斗,才刚刚开始。
今天我们用稀土逼回了发动机,明天我们要用技术和市场,彻底打破这套游戏规则。
等那一天到来,美国的发动机禁令,将如废纸一张。
那不是结束,那是属于中国的真正起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