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达娱乐
热门搜索:
你的位置:辉达娱乐 > 新闻动态 >

别骂AI了,真正毁掉你游戏的,是那个不懂游戏的“蒋校长”

发布日期:2025-10-10 14:39 点击次数:152

游戏圈最哈人的,从来不是技术本身,而是用技术的人,压根配不上那个技术。

就像一个三岁小孩舞着一把开了刃的屠龙刀,你担心的不是刀太快,而是怕他把自己给抹了脖子,顺便还带走几个无辜路人。

今天,游戏圈的“屠龙刀”就是AI,而那群挥舞着它的“三岁小孩”,就是一帮连玩家社区的黑话都认不全,却满口AIGC、颠覆行业的PPT战神。

这场景,魔幻得让我想起一个狠人,一个真正的“文化恶棍”——谷正文。

一个毕业于北大,深受戴笠和毛人凤赏识,最后把蒋氏父子都瞧不上眼的军统“活阎王”。

他的一生,就是对“有文化的流氓到底有多可怕”最极致的注解。

而现在,游戏圈正开足马力,量产属于自己的赛博“谷正文”。

1

谷正文这人,有文化,有手段,但没有良知。

他在台北的秘密情报总部,取名叫“求实斋”,听着特文雅,干的却是从大陆流民里挑“耗材”,训练几个月就派去搞自杀式袭击的勾当。

这像不像今天某些大厂的“创新实验室”?

名字起得一个比一个高大上,“元宇宙未来中心”、“AI赋能游戏工作室”,听起来是要开创纪元,实际上干的是什么?

是用算法跑出来一堆美术素材,用AI生成一堆“随机任务”,然后缝合成一个看起来很“大”,玩起来很“空”的开放世界。

他们挑选的“耗材”,就是那些被“降本增效”压得喘不过气的基层美术和文案。用几个月的速成AI课程,训练他们成为“AI优化师”,每天的工作就是给算法爹生成的一坨坨“内容”擦屁股。

说真的,这事儿就离谱。

谷正文训练特务,图的是速成、便宜、好用,死了也不心疼。

大厂拥抱AIGC,图的也是速成、便宜、好用,产出的“电子咸菜”被玩家骂,他们也一点不心疼。

反正财报上的数字好看就行,反正投资人听得懂“AI”这个词就行。

谷正文最牛逼的地方,是他打心眼儿里瞧不起自己的老板。

他晚年评价老蒋父子,话说得相当不客气:“老蒋最大的问题是不读书……掌握不到大势。蒋经国……连唐、宋哪个朝代在前都不清楚,也是一个不读书的人。”

一个顶级特工,对自己老板的业务能力评价是“文盲”。

这简直就是今天游戏圈AI工具和某些制作人的完美写照。

你去看那些行业峰会,一帮西装革履的大佬,对着PPT大谈特谈AIGC如何赋能,如何重构生产管线,如何实现“千人千面”的动态体验……

你把他拉下来,问他一个最简单的问题:“你最近玩通关了哪个游戏?你觉得它的关卡设计精妙在哪?”

他大概率会支支吾吾,最后给你一个标准答案:“我太忙了,没时间玩游戏。”

一个不玩游戏,甚至不爱游戏的人,在领导着一群最有创造力的人,去服务全世界最挑剔的一群玩家。

一个“不读书”的蒋介石,在指挥着“读过很多书”的谷正文。

这本身就是最大的黑色幽默。

所以你能看到,AI这个“谷正文”,正在被一群“蒋校长”们,用在最愚蠢、最反逻辑的地方。

他们不去想怎么用AI辅助设计师,创造出更惊艳的关卡;不去想怎么用AI驱动NPC,让虚拟世界更真实。

他们想的是,怎么用AI替代原画师画立绘,怎么用AI替代文案写剧情,怎么用AI替代配音演员念台词。

AI在他们眼里,不是画笔,不是伙伴,而是一把用来削减成本的屠刀。

当一个工具的唯一价值,只剩下“便宜”的时候,你还能指望它创造出什么伟大的东西?

不可能的。它只会创造出更多、更快、更“精致”的垃圾。

2

谷正文策划过最臭名昭著的行动,是刺杀周总理的“克什米尔公主号”事件。

他花了60万港币,收买了一个机场清洁工,把炸弹塞进了飞机的起落架。整个计划从技术层面看,堪称完美——目标明确,手段隐蔽,执行到位。

结果呢?

总理临时改了行程,没上那架飞机。而机上11名无辜的参会人员,全部遇难。

任务,从结果上看,彻彻底底地失败了。

这像极了现在很多号称“AI加持”的3A大作。

它们在技术上无懈可击。画面卷到极致,粒子特效满天飞,地图大到能让你在里面跑断腿。宣发的时候,PPT上的技术名词一个比一个硬核:什么智能生态系统、动态天气模拟、AI驱动剧情分支……听起来就像是游戏界的“星球大战计划”。

结果呢?

玩家一上手,发现这所谓的“智能生态”,就是一群动物模型在固定路线上瞎逛;所谓的“动态天气”,就是晴天雨天随机播放,跟玩法没半毛钱关系;所谓的“AI剧情”,就是换了几句台词的马桶任务。

技术上,它成功了,炸弹确实引爆了。

但它要刺杀的“目标”——玩家的乐趣和沉浸感——却毫发无伤地“改了行程”。

玩家们早就坐上了另一班飞机,一班叫“玩法驱动”,一班叫“真诚叙事”的飞机。

而那些被技术爆炸炸出来的“遇难者”,就是游戏本身的口碑,以及玩家们被消耗殆尽的期待。

那个被谷正文利用的清洁工,下场也很有意思。谷正文安排他去台湾领赏,结果他刚下飞机,就被自己人当成“偷渡难民”给抓了。

用完就扔的工具,连自己人都瞧不起。

这不就是今天那些被AI“优化”掉的岗位吗?

大厂们一边高喊着“拥抱变革”,一边毫不留情地砍掉那些曾经为游戏注入灵魂的画师、作者和作曲家。(插一句,我不是说所有AI应用都是坏的,但目前主流的用法确实很糙。)

他们就像那个清洁工一样,在帮助“谷正文”安放好炸弹后,却发现自己连一张去往“新时代”的机票都拿不到。

这背后是一种更深层次的傲慢与愚蠢。

是那种“不读书”的管理者,对于“读书人”的创造力,既渴望利用,又从骨子里轻视的矛盾心态。

他们不明白,游戏之所以能打动人,靠的不是像素和多边形,而是情感和共鸣。而这些,恰恰是冰冷的算法无法给予的。

3.

谷正文这样的人,一生都在演戏,演到最后,自己都快信了。

他伪装得极好,连老同志都看不出他是特务。但他内心深处,没有信任,只有猜忌。他老婆给他倒杯茶,他都得先看看杯底有没有毒。

这种极致的猜忌和孤独,让他跟所有人都产生了疏离感,包括他的子女,晚年几乎不相往来。

今天的AI生成内容,给玩家的感觉,就是这种“疏离感”。

AI画的美女,皮肤光滑得像塑料,眼神空洞得像假人,每个细节都“正确”,但组合在一起就是说不出的怪异。

AI写的剧情,逻辑通顺,语法没错,但读起来就像一杯白开水,没有角色的挣扎,没有情感的爆发,更没有触动你内心的“神之一笔”。

它太“完美”了,完美到毫无人性。

就像谷正文,一个完美的特工,却不是一个完整的人。

所以你看,当游戏厂商开始大规模用这种“没有灵魂”的内容去填充他们的产品时,玩家的反应是什么?

是愤怒,是嘲讽,是“一眼AI”。

玩家社区用脚投票,他们开始追捧那些有明显“瑕疵”但充满“人味”的独立游戏,他们愿意为画师的一张手稿付费,他们会为了游戏里一句真诚的台词而感动落泪。

因为玩家们要的,从来不是一个技术上完美的“谷正文”。

他们要的,是一个会犯错、会偷懒、有血有肉,能在作品里跟你掏心窝子的朋友。

谷正文一生杀人如麻,毫无悔意,自称“杀人跟杀猪没什么区别”。但他又会反问:“我是一个坏人吗?”

这说明在他内心最深处,或许还存有一丝对“意义”的困惑。

而AI不会。

AI永远不会问自己:“我生成的这坨东西,好玩吗?”

它只会执行指令,然后输出一个结果。它不在乎这个结果是艺术品还是工业废料。

在乎的,只有人。

所以问题的核心,从来不是AI。而是用AI的人。我是说,真正的问题,永远是屏幕后面那个拍板的人。

那个“不读书”的老板,那个只看得到成本和效率,却看不到情感与艺术的决策者。

谷正文活到了97岁,寿终正寝,一生没有忏悔。

这或许是最大的恐怖之处——一个巨大的错误,可以安然无恙地存在很久。

游戏圈里的赛博“谷正文”们,也正在大行其道,它们不会忏悔,只会不断地迭代,变得更聪明,更高效,更“以假乱真”。

但只要玩家还长着人心,而不是长着一颗CPU,他们就永远能分辨出,什么是真正的作品,什么……只是一个没有灵魂的完美道具。

而这,就是我们最后的防线。

我们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传播符合主流价值观的新闻内容。如有侵权投诉,将依法依规核查并回应。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查看更多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