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达娱乐
热门搜索:
你的位置:辉达娱乐 > 新闻动态 >

隐身才是王道?歼-20外挂8枚导弹引误解,真正用途出乎意料

发布日期:2025-10-10 18:16 点击次数:101

“花大价钱搞出来的隐身,现在又不要了?”最近歼-20一张外挂8枚导弹的照片,把很多人给看糊涂了。照片里那架歼-20,机翼底下挂着4个双联挂架,一共8枚明晃晃的霹雳-15,整个一“空中武库舰”的架势,看着是挺威风,但总觉得哪里不对劲。

这事儿奇怪就奇怪在这。歼-20是什么?是五代机,看家本领就是“隐身”这两个字,力求在敌人雷达上变成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幽灵。现在倒好,把导弹一股脑全挂在外面,这不等于是在脑门上贴了个条,对着天空大喊:“我在这儿,快来看我”吗?这干净利落的隐身外形一被破坏,雷达反射面积蹭蹭往上涨,跟四代机还有多大区别?

很多人想不通,说真要比拼火力,直接上歼-16不就行了?那家伙天生就是个“炸弹卡车”,12个外挂点,载弹量更大,干这种粗活累活性价比高得多。让身价不菲的歼-20干这个,总有种让博士生去搬砖的违和感,大材小用。而且,F-35搞“野兽模式”主要是为了挂对地攻击的弹药,可我们的歼-20从公开的信息看,一直都是个专注制空的“高手”,没听说过它还要兼职舔地。

但战场这东西,从来就不是一成不变的剧本。

可以设想一下,在冲突的初期,面对对方完善的防空体系,歼-20肯定会把隐身性能发挥到极致,悄无声息地踹开大门,敲掉对方最关键的预警机、指挥机。这个时候搞“野兽模式”,纯属自找没趣。

可一旦战事推进,天空被我们清扫干净,对方的防空系统被打得七零八落,情况就完全不同了。制空权从“夺取”变成了“维持”。这时候,主要的威胁不再是对方的先进战机,反而变成了那些零零散散、数量庞大的无人机,甚至是自杀式无人机。俄乌战场的经验就在那摆着,这种“低慢小”目标,打起来极其消耗弹药。

到了这个阶段,隐身性能的优先级自然就要往后稍稍了。空中的主要任务变成了巡逻和清扫,更需要的是超长的滞空时间和足够多的导弹,来应对这种消耗战。这时候的歼-20,摇身一变,从一个一击毙命的刺客,变成了一个手持长枪、巡视领地的片警,追求的是续航和火力持续性。牺牲一点隐身,换来三倍的弹药,这笔账,划算。

况且,谁也无法预料战场上会冒出什么意想不到的状况。比如,突然出现一个急需用霹雳-17这种超远程导弹打击的高价值目标,但它偏偏又装不进歼-20的内置弹舱。正常情况应该由歼-16来干,可万一那一刻战场上只有歼-20呢?总不能眼睁睁看着战机溜走吧。这种时候,“野兽模式”就成了唯一的应急选项,能用,但非必要不用,这就是一种战术冗余。

所以说,这张照片透漏出的,不是歼-20放弃了隐身,恰恰相反,是它在“隐身刺客”这个核心身份之外,又给自己准备了另一套工具。这意味着它的战术应用变得更加成熟和灵活,不再是一个偏科生,而是能够根据战场环境,随时切换角色的全能选手。

说到底,现代空战,最好的武器不是挂了多少导弹,而是那个能根据局势随时切换角色的脑子。歼-20显然有这个脑子。

查看更多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