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财富游戏:咱们和世界巨头差在哪?
最近看到2025年全球企业“赚钱王”榜单,我这心情,老复杂了。咱中国企业上榜130家,就比美国少8家,放二十年前,想都不敢想啊!可再看看利润构成,就感觉有点“形似而神不似”。
咱企业是不少,可跟美国比,真正赚大钱的模式,还真不太一样。
表面风光背后的“两种赚钱经”
先给你们几个震撼数据!全球500强企业一共赚了快3万亿美元,换算成人民币得21万亿呢!更夸张的是,前50名就瓜分了1.6万亿美元,占了一半还多。这就是财富高度集中,强者恒强的世界啊!
再看看这“两强”格局,美国138家,中国130家,加起来占了榜单过半席位。日本才38家,跟八十年代称霸世界的时候比,真是差远了。
但仔细瞅瞅,美国企业和中国企业的“赚钱经”完全不是一路。美国最能赚钱的是谷歌一年赚1000多亿美元,苹果937亿美元,再加上微软、英伟达这些科技巨头,光6家科技公司就赚了4761亿美元!人家靠的是技术创新和全球市场掌控力。
再瞧瞧咱的“摇钱树”,工行、建行这些大银行,中石油、中海油这些能源巨头,还有腾讯、阿里这些互联网公司。说实话,银行和能源企业能有暴利,很大程度上靠的是体制优势和资源垄断,这可不是贬义,就是客观事实。
我在金融圈混了十几年,常跟几个美国同行开玩笑说:“你们是用技术吃全世界,我们是靠规模吃自己人。”这话虽然扎心,但也有点道理。
“躺赢”的时代真的结束了
我就老琢磨,为啥同样是上榜企业,人家科技公司能赚那么多,咱跟人家差距还这么大呢?
就说沙特阿美公司,以1049亿美元的净利润坐稳第一,可说实话,这是靠天然资源的馈赠。人家躺着赚钱是没错,可石油时代早晚得过去。
再看美国那些科技巨头,谷歌靠搜索引擎和云计算,微软靠软件和云服务,英伟达靠AI芯片,这些可都是靠实打实的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迭代赚钱。
咱的互联网巨头也挺厉害,腾讯从QQ到微信,再到游戏帝国;阿里从淘宝到云计算;拼多多从下沉市场杀出条血路。但说实话,它们商业模式创新多,底层技术突破少,更多是在应用层面做文章。
前年我去深圳出差,吃饭时一个朋友说的话让我印象特深:“中国企业最擅长把国外的技术模式本土化,然后靠规模和执行力取胜,但真正的‘硬核’突破还是不够。”
为啥我们的企业总是“大而不强”?
分析这份榜单,我越来越觉得,中国企业普遍存在“大而不强”的问题。
我给你们举个例子。我有个远房亲戚在建行工作,他跟我说,银行利润看着光鲜,可内部数字化转型压力特别大。以前银行靠传统存贷款差价就能躺赚,现在面对互联网金融冲击,不得不拼命转型。但大型国有银行就像航空母舰,掉头太慢了。
能源企业也是这情况。中石油、中海油表面风光,可新能源转型的紧迫性越来越高。我一个在中石油工作的朋友私下抱怨:“公司内部都知道石油时代迟早要过去,但转型太难了,体制机制跟不上。”
咱的互联网公司呢,虽然商业模式够灵活,但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短板还是挺明显。前两年美国制裁华为,芯片断供问题暴露得清清楚楚。就算是腾讯、阿里这样的巨头,在操作系统、芯片、数据库等底层技术上,跟美国同行比,差距也不小。
未来十年,赚钱之道将重新洗牌
说了这么多问题,我可不是唱衰中国企业。恰恰相反,我对未来十年的变化可期待了。
我给你们讲讲我亲眼看到的变化。十年前我第一次去硅谷出差,美国同事几乎都不了解中国企业;现在呢,他们不光知道华为、阿里巴巴,还开始学习抖音的产品设计理念。这变化说明不少事儿呢。
新能源和AI正在重构全球产业链。宁德时代、比亚迪这些企业在新能源领域弯道超车;商汤、旷视等AI企业在某些垂直领域也跻身全球前列。
去年我有个美国投资人朋友跟我说:“中国制造业的系统能力是美国失去的东西,而且短期内找不回来。”这话挺有道理。中国完整的产业链和强大的制造能力,是美国企业比不了的优势。
但说实话,咱确实得正视几个关键问题:
1. 核心技术突破不够:从芯片到操作系统,从基础软件到高端材料,卡脖子的地方太多了。
2. 创新体系不完善:好多企业研发投入不足,产学研结合不紧密,基础研究薄弱。
3. 人才培养机制有待优化:教育体系和产业需求脱节,高端创新人才储备不足。
4. 体制机制束缚:特别是国有企业,灵活性不够,激励机制不健全。
普通人该如何看待这场财富游戏?
每次看到这种全球企业排行榜,我就想,这对我们普通人有啥意义呢?
说实话,沙特阿美赚1000多亿,工商银行利润几千亿,跟咱日常生活关系不大。但这背后反映的产业变迁和国家竞争力,会深刻影响每个人的未来。
就说就业市场吧,十年前金融业、房地产最吸引人,薪资水平远远领先。现在呢?AI、新能源、高端制造成新宠了。我侄子去年毕业,放弃了银行的offer,去了一家新能源企业,理由特简单:“觉得那边更有未来。”
对我们普通投资者来说,这份榜单也能给点思路:未来真正有持续盈利能力的企业,肯定是那些能不断创新、适应变化的,而不是靠资源垄断或政策红利的。
我想说,企业赚钱多少不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健康的唯一标准。美国那些科技巨头是赚得盆满钵满,可美国贫富差距也越来越大;咱的企业利润上虽然有差距,但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支撑了庞大的中等收入群体。
这场全球财富游戏还在继续,中国企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我相信,只要坚持创新驱动、加大核心技术投入、完善市场机制,未来十年,全球企业排行榜上的中国面孔会越来越有“含金量”。
你怎么看这份榜单?评论区聊聊呗!
#夏季图文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