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初,北京和平解放。大家想到的, probably,是那个时代的主角——傅作义。
了解历史的人清楚,傅作义起初并不打算和平解决,反而想带着他的大军抵抗或是逃跑。不过,我们的军队势不可挡,很快解决了天津的陈长捷和他的猛将郭景云。这样一来,傅作义不得不重新考虑自己的未来。
但到底是走和平起义的道路,还是顽抗到底的道路?傅作义心里很纠结,直到一个人的出现,才改变了他这种矛盾的情绪。这个人就是国民党华北“剿总”副总司令邓宝珊。
邓宝珊来自甘肃天水,出生于1894年11月。他从小就聪明好学,可惜在他13岁时,父母相继去世,家庭条件也因此变差,他不得不放弃学业去外面找工作。1909年夏天,还没满16岁的邓宝珊加入了新疆伊犁的新军,从此开始了他的军事生涯。
经过多年的社会经历,邓宝珊意识到,在晚清的封建统治下,人民生活十分艰难,几乎没有翻身的机会。要想过上安定的生活,就必须站起来反抗,推翻腐败的清朝政府。因此,在1910年7月,邓宝珊秘密加入了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
在革命新思想的指引下,邓宝珊先后参加了著名的“伊犁起义”、“华山起义”、“护国运动”、“三原起义”和“护法运动”等。在这期间,因为表现突出,他还得到了孙中心先生的表扬。
1924年,30岁的邓宝珊成了国民第二军第七师的师长。他非常支持孙中山提出的“联俄、联共、帮助农工”的三大政策,还发电报请孙中山去北京主持国家大事。
值得说的是,在这段时间里,邓宝珊还认识了我们党早期的重要人物李大钊。从那时起,邓宝珊开始受到我们党政治理念的影响,这也为他后来积极靠近我们党奠定了基础。
1925年以后,邓宝珊带着队伍去了河南,打败了憨玉琨的部队后,他们在陕县驻扎下来。在这段时间里,邓宝珊在部队里成立了军官培训学校,还让共产党员胡重差担任了校长。后来,李大钊又派共产党员葛霁云到邓宝珊的部队工作,邓宝珊任命葛霁云为秘书长。
邓宝珊虽然在“旧军”里,但他思想进步,能够积极接纳我们党党员到部队工作,并给予重要职务。这在改造部队、增强战斗力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1927年,蒋介石发动了震惊国内外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大规模逮捕和杀害共产党人及革命群众,这使得大革命走向了失败。
尽管如此,邓宝珊将军并没有远离我们党,反而和许多共产党员保持着紧密的联系。对于那些受到迫害的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他总是想尽办法帮助他们,尽力让他们脱离危险。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对刘伯承元帅的帮助。1927年五六月,刘伯承等人在四川发起“顺泸起义”但遭遇失败,后来辗转到了西安,这时候他们只剩下两块钱的路费。
那时,邓宝珊和刘伯承还不认识,但邓宝珊听说他们的困难后,还是让人送去了600块银元,并给他们开了通行证,帮助刘伯承他们度过了难关。后来就有了著名的“八一”南昌起义。直到全国解放后,刘伯承元帅见到邓宝珊时,还多次表达感谢。
“四一二事变”过后不久,武汉国民政府就把冯玉祥的部队改编成了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冯玉祥担任总司令,而邓宝珊则成了这个集团军中第五军的军长。
按原计划,邓宝珊准备带领部队东出潼关,支援武汉的北伐军继续北伐。然而,蒋介石和冯玉祥在徐州会面后,联合发布了一份反对共产党的声明。不久之后,第五军的指挥官岳维峻带领部队投靠了蒋介石,而邓宝珊则带着自己的部队撤退到了驻马店。
实际上,邓宝珊原本没有投靠蒋介石的打算,但由于形势的逼迫,他最终离开了自己的部队,前往上海暂住,在那里遇到了周恩来。
1932年,邓宝珊成了西安绥靖公署甘肃行署的负责人。到了第二年,原来的甘肃省政府主席邵力子离开了岗位,邓宝珊暂时接过了甘肃省政府主席的职责。
当时,邵力子、于右任等人都极力推荐邓宝珊担任甘肃省政府主席,但蒋介石不信任他,所以一直没有答应。
在甘肃工作的时候,邓宝珊为当地老百姓做了很多好事。他制止了军队向百姓催债的行为,帮助省政府解决了全省教师的工资和教育经费问题,还妥善处理了民族之间的纠纷。尽管邓宝珊官位很高,但他并没有旧军阀的坏习惯,不奢侈浪费,也不贪污受贿,因此被人们誉为“公正廉洁的典范”。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发起了著名的“西安事变”,逼迫蒋介石停止先解决内部问题再对抗外敌的错误策略,转而与共产党合作抗日。对于张学良和杨虎城这次的“兵谏”,邓宝珊给予了积极的支持。
后来,张学良不顾别人的劝阻,回到南京后被软禁了很长时间。杨虎城得知后,马上用电报请邓宝珊去西安帮忙处理事情。为了抗日的大局,邓宝珊毫不犹豫地去了西安,尽力协调各方,展现了非凡的胆识和智慧。
抗日战争开始后,邓宝珊被调任为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一军团的团长,后来又改任晋陕绥边区的总指挥。
在抗日战争时期,蒋介石领导的国民党并没有停止反共的想法,反而多次命令部队与八路军、新四军发生冲突,并试图占领我们的根据地。
邓宝珊将军虽然是国民党的一员,但他一直把抗日大局放在首位,不听从蒋介石的不当指令,与我方边区保持着友好的关系。在抗战时期,邓宝珊将军多次访问延安,与毛主席、周恩来、朱德等中共领导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值得说的是,毛主席曾经多次亲自写信给邓宝珊将军,在其中一封信里提到:“八年抗战期间,您在北线的支撑和边区的保卫工作,功劳巨大,我铭记在心。”这充分体现了毛主席对邓宝珊将军的高度赞扬。
1948年8月,邓宝珊被任命为国民党华北“剿总”副总司令,并被提升为上将军衔。实际上,在国民军时期,邓宝珊就已经是上将军衔了,但在蒋介石统治时期担任军职时,他的军衔一直是中将军衔。
邓宝珊将军刚上任不久,就目睹了天津的失守和傅作义主力第三十五军的覆灭……这时,他明白国民党大势已去,傅作义现在唯一的选择就是加入人民的队伍。
傅作义经过深思熟虑,也意识到自己只有这个选择。但是,问题是该派谁去与我党谈判呢?
这时候,马占山将军站出来,用一句话把他唤醒了:现在是该请宝珊出来帮忙的时候了!
傅作义立刻明白过来,马上安排专机把邓宝珊从榆林接到北平,任命他为全权谈判代表,与我军的林、罗、聂三位代表进行谈判。为了确保北平和平解放,保护这座千年古城、珍贵文物和两百万市民,邓宝珊将军不顾个人安危,多次穿越战场,尽心尽力,最终促成了北平和平解放。
1949年1月31日,解放军进了北平城。这标志着“平津战役”这一解放战争中的重要战役结束了。
当时,《新民报》这样写道:“邓宝珊是开启傅先生这把锁的唯一钥匙。”由此可见,北平能够和平解放,邓宝珊将军的贡献是巨大的。
在这之后,邓宝珊将军又去了绥远,帮助董其武将军实现了绥远的和平转变,也就是后来的“九一九”绥远起义。后来,董其武将军曾经对邓宝珊将军的孩子们说:是你父亲把我拉过了河的……
为了赞扬邓宝珊将军在人民解放事业中的卓越贡献,1955年9月在全军进行的大规模授衔活动中,毛主席特别授予他一级解放勋章。
新中国成立后,邓宝珊将军成为了甘肃省人民政府的主席,而王世泰、张德生和马鸿宾则担任了副主席的职务。
从1950年到1968年的18年间,邓宝珊将军一直担任甘肃省的政府主席和省长,他在任期内为甘肃的稳定和发展做出了很多有效的工作。
自从那段特殊时期到来后,邓宝珊将军也经历了不少困难,但他始终坚定信念,毫不动摇。即使在生病期间,他仍然时刻挂念那些遭受迫害的老朋友。
1968年11月27日,邓宝珊将军结束了他精彩而传奇的一生,享年74岁。
就像人们常说的“龙生龙,凤生凤”,在邓宝珊将军的教导下,他的两个孩子都取得了不错的成就。
邓成城是邓老的儿子,曾任甘肃省政协副主席和全国政协委员。而邓引引则是邓老的女儿,她是我国首批石油化工专家之一,参与了燕山石化、兰州石化等多个我国最早期的石化企业的设计工作。特别值得一提的是,1991年4月,邓引引被聘为国务院参事。
将军和他的孩子们都很出色,真是让人钦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