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达娱乐
热门搜索:
你的位置:辉达娱乐 > 产品展示 >

综合分析可控核聚变机构调研个股的整体逻辑

发布日期:2025-08-05 07:04 点击次数:114

综合分析可控核聚变机构调研个股的整体逻辑

一、当前可控核聚变处于从实验室向工程化过渡的关键阶段,A股相关个股的机构调研热度与技术商业化进程高度绑定。从调研数据看,机构重点关注三类企业:核心材料供应商(如超导、耐高温合金)、关键设备制造商(如真空室、热交换器)、系统集成与工程总包方(如参与ITER、CFETR等大科学工程的企业)。

从市场表现看,年内涨幅居前的合锻智能(122.48%)、国光电气(82.37%)、兰石重装(41.83%)等,均在核聚变核心部件或材料领域具备技术壁垒;而中国核电(-10.35%)、英杰电气(-11.29%)等调整幅度较大的公司,多因业务占比低或短期情绪扰动,但长期仍受技术突破预期支撑。

二、个股逐一分析(按调研热度排序)

1. 冰轮环境

为核聚变装置提供超低温制冷设备(如氦气压缩机),技术对标美国普发真空,参与EAST装置的低温系统建设。年内调研45次,机构274家,关注度居首。机构重点询问“超低温制冷技术的商业化进度”“与中科院合肥物质院的合作细节”。

2. 安泰科技

子公司安泰中科生产全钨偏滤器(耐温2000℃+,寿命是传统材料3倍),供应ITER项目;高温超导带材通过EAST验证。调研10次,机构178家。机构聚焦“偏滤器的全球市占率”“超导材料在军工领域的协同应用”。

3. 东方钽业

参股公司西材院供应ITER项目铍瓦(第一壁材料);超导铌材用于制造铌钛/铌锡合金,是超导磁体的核心原料。调研22次,机构164家。机构关注“铍瓦的产能扩建计划”“超导材料的国产替代进度”。

4. 英杰电气

为核聚变装置提供高动态电源系统,技术适配EAST的长脉冲运行需求;参与CFETR磁体电源研发。调研5次,机构137家。机构询问“电源系统的毛利率”“与能量奇点等初创企业的合作进展”。

5. 江苏神通

核级阀门龙头,供应CFETR的氦冷系统阀门;单台核电机组订单约7000万元。调研13次,机构100家。机构重点关注“阀门国产化率提升空间”“四代核电与核聚变的技术协同”。

6. 中国核电

参股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布局聚变堆商业化;参与CFETR预研。调研2次,机构98家。机构聚焦“聚变公司的技术路线选择”“商业化落地的时间节点”。

7. 兰石重装

手握ITER真空室模块订单、CFETR氦冷包层热交换器,技术打破美国西屋垄断。调研8次,机构82家。机构询问“PCHE设备的毛利率”“海外订单拓展情况”。

8. 合锻智能

承接紧凑型聚变装置(BEST)真空室项目,国产化率100%;参与CFETR真空室构件研制。调研2次,机构47家。机构关注“真空室项目的交付进度”“与高校的产学研合作”。

9. 国光电气

核聚变设备收入占比超50%,供应ITER偏滤器、CFETR热交换系统;技术国内领先。调研4次,机构45家。机构聚焦“偏滤器的订单金额”“毛利率44%的可持续性”。

10. 雪天集团

为EAST提供超低温氮气压缩机(-271℃),技术全球唯三;参与ITER冷却系统建设。调研4次,机构35家。机构询问“压缩机的技术壁垒”“氢能业务的协同效应”。

11. 西部材料

钛合金材料适配聚变堆极端环境;参股公司参与ITER项目,调研2次,机构35家。机构关注“钛合金在核聚变中的应用场景”“军工订单的稳定性”。

12. 中核科技

核级阀门用于控制聚变堆冷却剂流量;对接CFETR阀门需求部门。调研3次,机构26家。机构聚焦“阀门自主开发进度”“与中核集团的关联交易占比”。

13. 中广核技

供应ITER钨铜复合装甲板;碳化硅陶瓷基复合材料热负荷达20MW/㎡。调研1次,机构25家。机构关注“核聚变材料的订单金额”“与海外实验室的合作”。

14. 华菱线缆

中标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核级电缆,技术迁移至聚变装置;参与ITER耐高温电缆研发。调研4次,机构24家。机构询问“核级电缆的毛利率”“与中能建的合作细节”。

15. 中国能建

全球领先的能源工程总包商,参与ITER超导磁体支撑系统、CFETR模块化建造;政策支持力度大。调研2次,机构24家。机构聚焦“聚变工程的EPC总包模式”“与地方政府的示范项目合作”。

16. 弘讯科技

子公司EEI为核聚变装置提供高动态电源,但收入占比仅2%。调研3次,机构23家。机构关注“电源业务的可持续性”“商业化落地的时间窗口”。

三、逻辑总结

1. 技术壁垒维度:优先选择材料、核心设备领域具备“国产替代”能力的企业。

2. 订单可见性维度:关注已有明确订单或政策支持的公司。

3. 风险提示:多数企业核聚变业务收入占比不足5%,商业化至少需10年以上,短期需警惕估值泡沫。

本文涉及资讯、数据等内容来自网络公共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查看更多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