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对“台风”级核潜艇的处理方式,总让人觉得有点无奈却又现实。
2018年左右,他们决定拆解这些老家伙,而不是转手给中国,尽管中俄关系一直不错。
中国海军当时正缺先进核潜艇技术,多次表达过合作意愿,比如租借或部分转让,但俄方就是不松口。
原因说白了,就是那些核心技术太敏感,俄罗斯担心一旦外流,会动摇自己的战略优势。
“台风”级的关键在于钛合金双壳体设计,这种结构不只抗压,还能大幅降低噪音,让潜艇在深海里像影子一样隐蔽。
导弹发射系统也很牛,20枚R-39导弹,每枚射程上万公里,能从北极冰下破冰发射,分导弹头精度高到吓人。还有泵喷推进器和多层静音涂层,这些让潜艇水下速度快却不露痕迹。
俄罗斯评估过,中国当时的093型噪音还比较大,容易被美军反潜网抓到,如果把这些技术给了中国,等于帮升级海基核力量。
结果,他们选择找美国帮忙,通过“合作减少威胁”计划,用美方资金拆解反应堆和发射管。
拆解过程从2018年开始,到2023年基本结束,最后一艘“德米特里·东斯科伊”号也退役拆掉。
拆解“台风”级之后,俄罗斯海军转而全力推“北风之神”级。
这型潜艇从1996年开工首艇“尤里·多尔戈鲁基”号,2007年下水,2013年服役。早年间导弹研发不顺,“布拉瓦”导弹试射成功率只有六成左右,2009年一次失败导致国防部暂停测试,调整计划。
第二艘“亚历山大·涅夫斯基”号原定2011年交付,推迟到2013年。
第三艘“弗拉基米尔·莫诺马赫”号2014年入列。俄罗斯后来改用R-29RM“西涅瓦”导弹过渡,第四艘“克尼亚兹·弗拉基米尔”号作为A型首艇,2012年开工,2018年海试,2020年服役。
到2025年7月,他们已经服役了八艘,包括第五艘“克尼亚兹·波扎尔斯基”号刚在7月24日入列北方舰队。
每艘装16枚“布拉瓦”导弹,射程1万公里,精度60米,能携10个分导弹头。
相比“台风”级,“北风之神”体积小,机动性强,隐身更好,用泵喷推进和先进导航系统,在北极海域游刃有余。俄罗斯计划再造两艘,甚至更多,维持海基核威慑。这发展过程挺曲折的,但也体现了他们对海军的坚持,总得有点底牌在手。
我国从091型起步,那时候1970年开工,1974年下水,1980年服役,但噪音大,续航短。1990年代推093型攻击艇,2006年首艇服役,噪音降了,采用新涂层和推进系统。
093B改进型从2015年开始入列,到2025年已经有10多艘,在不同海域现身,静音水平接近国际标准,能高速水下航行不暴露。
094型战略艇2007年首艇服役,携12枚巨浪-2导弹,射程8000公里,六艘左右服役。2025年更新显示,094A型导弹射程更长,核威慑转向三位一体均衡。
我国还在研发095型攻击艇和096型战略艇,095预计静音更优,泵推系统先进,096可能携24枚导弹。
海军从“小步快跑”到“大步跨越”,093B一年下水多艘,显示产能提升。这些进步靠科研人员一代代积累,没少吃苦,但也让中国在国际上更有分量。
我国核潜艇发展走独立道路,不再纠结别人不给技术。
参考资料
冷战巨兽落幕!俄军最后一艘台风级核潜艇退役 看看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