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财长贝森特近日在接受“福克斯新闻”采访时表示,中国是美国“关税收入的最大来源”,“目前运转状态良好“,暗示即便在目前90天的”休战期“内,美国也并不急于推动与中国进一步的贸易谈判。此前贝森特曾经预测,今年美国的关税收入将高达3000亿美元,这对于债台高筑的美国政府,是一笔很可观的收入。
目前美国政府对进口的中国商品究竟征收多少关税?网上对这个问题的答案很不一致。比较普遍的说法是30%,即20%的“芬太尼”税和10%的最低对等关税,也就是特朗普2.0到目前为止所增加的关税税率。
问题在于特朗普1.0期间对3700亿美元中国商品所征收的25%是否继续有效,有两种说法:一是根据5月份中、美日内瓦谈判所达成的停战协议,美国对所有中国商品一律征收30%关税,包括特朗普1.0期间那3700亿美元的中国商品;另一说法是针对那3700亿美元中国商品的25%关税继续有效,对于此类商品,美国的关税是55%,即在25%的基础上叠加30%。
以上只是美国进口中国商品的平均税率,对于具体商品的具体税率,只能到美国海关的税则中去寻找答案。美国海关对某些特殊种类的商品还需另行征税,例如电动汽车、芯片、钢、铝、铜、药品等另行规定税率。
例如:“美国进口中国全棉T恤的税率是多少?”
ChatGPT的答复是54%:
Gemini的答复是可能高达69.1%:
可见就连人工智能平台也搞不清楚究竟是多少。
美国政府另外一个重要举措,是取消800美元以下小包裹的免税优待,改为从价关税或固定关税。更令人瞠目结舌的是,中方商家在邮政局寄送小包裹时,竟被要求预付美方的关税,这是笔者向上海一家裁缝店定制服装后所亲历的实例。
除了关税,美国政府最近出现一种新的趋势,即直接从一些大型敏感企业捞取企业所得税以外的收入。例如向“英伟达”和“AMD”收取对中国出口芯片销售收入的15%,在“日本制铁”全额收购的“美国钢铁”中拿下“黄金股”,对美国芯片制造业“英特尔”入股10%,以及美国国防部对生产稀有金属的“MP材料”公司投资4亿美元的“优先股”等。
美国政府在私人企业中持股,媒体戏称这是“中国模式”。
美国与欧盟早先已经就贸易谈判达成“框架协议”,8月21日发表“联合声明”,公布了贸易协议的具体细节,例如美国将对汽车、药品、半导体和木材等大多数欧盟输美商品征收15%的关税,稀缺自然资源(如软木)、飞机及零部件、仿制药等得到豁免。欧盟承诺取消对美国产工业品的关税,并为美国海产品和农产品提供优惠市场准入。欧盟还计划到2028年前采购7500亿美元的美国液化天然气、石油和核能产品,另采购400亿美元的美国人工智能芯片,同时计划大幅增加对美军工和防务装备的采购。欧盟企业还将在美国战略性行业新增6000亿美元投资。
今日的美国,已经成为全世界关税最高的国家。
(作者:Ksliu,美国知名时事评论员;供稿并修订:肖志夫,昆仑策研究院特约研究员;图片Ksliu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