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乒粉又得熬夜了!
美国大满贯还在胶着。一场场高强度对决,全员备战洛杉矶,谁都不肯松手,赛程压得人喘不过气。王楚钦、孙颖莎领衔出战。从组队名单一出来,球迷就开始准备夜宵保温杯。熬夜,现在成球迷必备本能。闹钟刚响三点,手机一滑弹出直播链接,茶水刚下肚,屏幕上球员挥拍的身影已经拼成一道屏障,现实和虚拟都在被拉得很长。美国的时区,狠狠卡住了中国观众的作息,许多人的眼圈直接弃疗。双打、单打、混双赛程连轴转,凌晨三点半抢镜,四点单打刚耗完,九点混双决赛又顶上。赛程仿佛没在考虑东半球粉丝睡眠,三场直播能连轴撑下来,绝对是死忠粉。
弹幕满天飞,咪咕和央视的机位全程跟拍,谁失误,谁翻盘,隔着太平洋都不带卡壳的。围观气氛和清晨室温一样凉又热。黑眼圈成徽章。
镜头拉回球场。蒯曼,三线告捷。分不清到底是更靠技术还是靠狠劲。单打第一轮直接碰上日本木原美悠,木原的反手生胶,主打一个专克左将。蒯曼倒霉,但不软。硬生生卷到决胜局,第五局心态没掉线,最后一拍劈长下旋,木原半天没反应过来。旁观教练隔着场地都在往场内挥拳头。
女双蒯曼/陈幸同又刚正面。对手是印度老搭档,前三板蒯曼抢到主动,一直不让节奏慢下来,赢得干脆。混双搭档林诗栋,短球搓的溜滑,蒯曼切反手斜线跳步连抓俩板,混双赛场气氛一下子拉起来了。球迷密密麻麻刷屏:“蒯曼今晚三线全胜!”新一代的狠劲儿,就这种时候冲出来。不怕撞签表,就怕你怂场。
主力们表现更让人心跳。孙颖莎首轮,就被澳大利亚小将刘杨子硬生生追进了决胜局。反手丢分,主动失误,局面突然拉成鏖战,场边教练表情比网络卡顿还凝固。孙颖莎第四局强拉回一局,手腕上跳出的腱鞘一根根看得见。第五局直接拼到了极限,比分拉开三分,终于锁定胜局。拼劲是真有,但状态晃神。
王楚钦这边,刚在世乒赛披着金牌转出来,立马碰韩国小将高承睿。后者一身旋转球,进攻路线飘忽,上手速度非常快,反手弹击比想象还狠。第一局前半段还觉得稳,后面高承睿上手一连三板,比分被拉平。第三局关键分,王楚钦换了反手线,扭拧直线,打得对手彻底蒙。以往这种时刻,他死守正手,这次敢切出去,就是在给全队示范。
轻松没有,争分拼秒。梁靖昆苦战法国的巴德,全场小碎步没停,双方进攻点都压在中后台。本来欧洲选手拉球最拿手,狠得下手,梁靖昆中远台对拉,居然能拉开节奏,三板下去直接抢回主动。现场节奏跟竞技体育最原始的打击乐差不多,谁先掉线谁挨揍。这种时刻只能靠肌肉记忆玩命顶住,梁靖昆完成救场,满身汗珠,眉心刻着“分毫必争”。
凌晨四点一过,直播弹幕疯了一轮。有球迷调侃赛程“反人类”,有人晒三台设备并行看直播,还有人在弹幕道早安:“锁定夺冠。”全网忙着解锁新梗。主流情绪只有一股劲——拼。
蒯曼之外,一群00后冲刺战场。林诗栋一上来,压不住巴西雨果的旋转,吃了几球亏才找到手感。自己摸索打法,改变发球落点,慢慢把主动权夺回来。日本的张本智和防守反击,每球必吼,声音能吵醒另一个时区的人,面对中国队,张本总能提升兴奋度,球台上比气势。
日本队训练方式细节,从生活习惯到饮食,自成体系,近几年来水平也在不断增长。伊藤美诚首战出线极快,朱雨玲也低调晋级。两人要是真的PK,间隔已经是六个年头。球迷热议:“下回合就是朱雨玲VS伊藤?”不同赛区,都在关注这场可能的交手。两人的打法变化都很大,强度高,对抗激烈,光靠名气撑场,硬实力才是焦点。
美国大满贯奖金150万美金,对顶级选手来说比不上2000奥运积分重要。巴黎周期暂停转身,老将们慢慢退场,新人顶上来,靠大赛磨刀。谁能抢下积分,谁就有话语权,争奥运门票不是一场球的事,是全周期对抗。
教练现场喊话延迟,国内教练团队直播分屏,队内分析师还在熬夜做数据。临场配对混双,根本没时间看对手录像。对面林昀儒/郑怡静已经多年配合,阅历多,路线刁。中国队能打成什么样,实战才见真章。
赛场上压力像空气贴近。运动员咬紧牙关搏分,球迷守着直播间顶夜班,彼此拉扯着一起往前。有人在弹幕里提问:“为什么总是国乒要扛这种强度?”
有专业球迷回复:“想赢,得拼。”
那些凌晨三点半的反手拧拉、第五局的极限救球、直播间几万人一起喊“加油”,每一刻都在为积分、为名次,也是在为整个体系的韧劲和信念交战。进攻、防守、调整、对抗,每一个细节都有人盯着。
灯光下,中国队员的影子很长,美国的球馆混着时差和汗水的味道。巴黎奥运周期就在眼前。
王楚钦、孙颖莎、蒯曼——这一场场比赛,没有局外人。球迷和球员,都在为一张奥运门票、为一次属于自己的荣耀,绷着一根同样的神经。熬夜拼出来的胜利,才格外真实。
这一场美国大满贯,比积分更紧的是信仰,比奖金更争的是一次又一次向前的姿态。
你怎么看?
本报道严格遵守新闻伦理,倡导积极向上的社会风尚。如有内容争议,请依法提供证据以便核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