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警察举着四本韩国护照站在记者会上的照片,最近在网上炸了——明明监控里赤膊纹身、掀桌砸椅的施暴者全是韩国游客,韩媒之前怎么敢说“打人者是中国演员”?这场7月20日揭开的芭堤雅餐厅斗殴真相,比电视剧还荒诞。
7月11日晚的海鲜餐厅里,十名醉酒的韩国游客因为口角突然暴起,抡椅子砸向同伴的画面被监控拍得清清楚楚:碎玻璃溅到邻桌儿童的餐盘里,食客们尖叫着往门外跑,警方赶到时,地上还躺着半截砸断的桌腿。可当晚,泰国某自媒体为了博流量,直接给这段视频贴了“中国游客互殴”的标签,转发量瞬间破了万。
更离谱的是三天后,韩国《每日经济》发了篇文章,说“中国人故意伪装成韩国人施暴,目的是抹黑韩国形象”,甚至暗示“中国网友组织水军扩散视频”。可泰国警方早在12日就通过护照查验确认,涉事的4个人全是韩国籍,冲突就是韩游客内部酗酒闹的。
韩媒的甩锅逻辑漏洞比渔网还大:现场视频里清晰录下了韩语脏话“씨발”(西八),中国游客争吵时很少会夹杂韩语;斗殴者里有两个人是韩国网红,他们的社交账号上晒过同款纹身,粉丝早就认出了他们;餐厅收到的10万泰铢赔款(约2.3万人民币),转账账户用的是韩文拼音。这些证据摆出来,韩媒还能硬撑着炒作,到底图什么?
其实深层原因不难猜——就在同一周,越南河内曝出了韩国女职员掌掴当地游客的丑闻,韩国驻越大使馆紧急灭火,呼吁“公民克制”。把泰国的事件嫁祸给中国,就能把公众的注意力从韩游客的劣行上引开,稀释负面形象。
这已经不是中国游客第一次在海外“躺枪”了:2018年日本机场,韩国大妈抢免税品打架,日媒误报成“中国大妈”;2022年普吉岛,俄罗斯游客破坏珊瑚,旅行社谎称是“中国团所为”;2024年新加坡,印度游客随地小便,网红剪辑时故意配上中文解说。这些事里,中国游客没做错什么,却平白无故背了黑锅。
屡屡中招的背后,是某些外媒根深蒂固的偏见——他们抱着“亚洲人长相相似”的刻板印象,遇到负面事件就条件反射地贴上“中国标签”;而部分韩国媒体为了维护“韩流形象”,习惯性地把锅甩给中国,形成了固定套路。
这次泰国警方的处理很给力:48小时内就公示了证据链——从纹身比对、护照签证页复印,到餐厅刷卡单据,全部公开;传唤了造谣的自媒体,勒令他们删文道歉;还和韩国驻泰使馆通报了涉事游客的信息,建议列入旅游黑名单。这套组合拳下来,之前叫嚣“中国阴谋论”的《每日经济》悄悄删了文,转而报道韩游客在越南打人的事件。
当四名韩国游客缴纳罚款离开警局时,隔壁中餐厅的老板正贴出新告示:“本店监控直连警察局,造谣者必究。”这句话里,藏着中国商家的底气——我们没做亏心事,不怕别人造谣。
这场闹剧最荒诞的地方,不是韩国游客打群架,而是某些媒体为了护短,硬把黑锅甩过了海。泰国警方用一沓护照复印件撕碎了“阴谋论”,也戳破了一个真相:与其费尽心思想给同胞的劣行洗地,不如先管住打人的拳头和造谣的嘴。游客的素质才是最好的国家名片。就像老话说的,“身正不怕影子斜”,要是自己人做得端行得正,别人再怎么造谣也没用。
抹黑别人不如做好自己。韩媒要是真的在乎国家形象,不如多报道些韩国游客文明旅游的例子,而不是盯着中国游客甩锅。谎言终会被真相戳破,而真正的形象,是靠每一个人的言行攒起来的。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