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再一次明确表示不会派兵去乌克兰参与维和事务,不管西方怎么不断试探,得到的回应依旧是那一个。
德媒《世界报》不久前引用一位所谓“欧盟高级外交官”的话,说中方私下里曾表示过,中国愿意参与可能在乌克兰成立的“国际维和部队”。
那些所谓的“欧盟高级外交官”还透露,中方向欧盟强调,只有在“维和部队得到联合国授权部署”的前提下,才考虑参与这事。
对此,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说,那些报道是不靠谱的,中方在乌克兰危机这个事上的立场一直都是清清楚楚、坚定不移的。
其实,早在今年三月就出现过类似的消息,来源也是德国媒体《世界报》,而且中方也很快予以否认。
这次《世界报》又多了一条消息,声称“中国可能会考虑在联合国的框架里参与维和行动”,虽然听着挺符合中方一贯的做法,但实际上这依然是个虚假的新闻。
通过表面现象我们可以看到问题的本质。德媒《世界报》这两次都主动重复了同样的假消息,完全是复刻旧闻。和其说是为了吸引眼球的流量,不如说更像是一种“态度试探”——在测试中国在乌克兰问题上是否可能会扮演一个更积极的军事或安全角色。
俄乌冲突逐渐变成了持久战和资源消耗战,欧洲在帮乌克兰方面花的钱明显越来越多,无论是军费、财政还是政治上的投入,都让人觉得压力山大。如果能让咱们中国在某些方面“顶一把”,哪怕只是战后的维和行动,也许能帮上点忙,帮欧洲缓解点压力。
今年3月,英国、法国带头,欧洲其他不少国家也加入了个“自愿联盟”,加入的国家都说了,战以后会派维和部队去乌克兰帮忙。
虽然现在有31个国家和地区加入了“自愿联盟”,但没有得到美国的撑腰,再加上大部分国家实际上派不了多少人,导致这个联盟的未来还很难说。
说回正题,其实俄罗斯那边,似乎也希望中方在战事结束后能派些维和部队去乌克兰,免得“乌克兰土地上只有西方的维和队伍”的局面出现,想保证局势的力量平衡。
拉夫罗夫上周三提到,俄罗斯愿意为乌克兰提供有力的安全保障,不过不可能在没有俄方参加的情况下进行集体安全谈判。只要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都能公平地参与其中,俄方会考虑接受这些方案。
早在3月初,美俄刚刚重新回应对话时,有克里姆林宫的内部消息人士说,普京明摆着反对北约国家把维和部队送到乌克兰,但对中国等一些非西方国家派兵这种事,他还是挺开放的态度。
俄罗斯和欧盟各自都有自己的理由希望中方“加入”这事儿,而事态越发严重,中方就越得第一时间澄清一下。这可不是单纯的“打假”那点儿事儿,而是考虑到整体战略布局的需要。
要是中国一旦表达出“愿意派兵去维和”的态度,就意味着在乌克兰问题上要面对更高的外交风险。就算是保持中立去执行维和任务,也难免被各方政治势力牵扯利用,甚至可能引起一些不必要的误会和误判。
跟大家讲啊,中方不直接承认“派出维和部队”,倒不如说在特普会刚结束、普京马上要访华这个关键时刻,中方用坚决否认的方式,进一步表明了自己在乌克兰问题上的立场:主要是调解者、人道主义援助者,还有战后重建的重要合作者。
这三种身份都属于“非军事化”范畴:目前中国只答应在经济和外交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暂时不承诺会提前承担哪些风险高、变数多的维和任务。
地说明一下,中方其实完全有实力派维和部队去乌克兰,只不过现在谈这个还为时尚早。
早在2023年10月,咱们中国外交部就提过个数字:自从1990年首次加入联合国维和行动到现在,三十多年来,咱们总共派出了五万多人员,维和部队的脚印已经遍布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在联合国安理会的五个常任理事国中,中国派出的维和人员最多,完成任务也最为出色,这一点,外界基本都认可。
所以,如果只单纯讨论“有没有能力进行维和”,答案自然是肯定的。中国在这方面的经验丰富,专业水平也在那儿摆着。不过,关键在于,愿意不愿意派兵、啥时候派、派到哪儿去,这可完全不一样,跟“能不能”完全没有直接关系。
要是真走到俄乌谈判的那一步,外面希望中国能加入维和队伍,那肯定得跟中方坐下来好好商量,怎么安排人手,派多少兵力,跟谁一块去,所有细节都得敲定。
毕竟,现在乌克兰的战事还在持续,炮火不断,俄乌短暂停火的可能性还很远,维和行动更是谈不上。总的来说,关于“中国会不会派兵去乌克兰”这个话题,现在还不是合适的时机。
什么时候才算合适?得等到俄乌两边都同意停火,还在解决维和部队的问题上,各方都达成共识,而且联合国也批准了的情况下,才算真的差不多到了该考虑中国出手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