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达娱乐
热门搜索:
你的位置:辉达娱乐 > 新闻动态 >

非洲最穷小国强势崛起!无资源靠中国帮助摘帽,怎么做到的?

发布日期:2025-10-10 09:42 点击次数:139

我跟你们说个真事儿啊,你们肯定想不到非洲有个岛国,刚独立那会儿惨得跟被世界遗忘似的——全国一半人跑路了,剩下的人九成靠吃救济粮活着,地里找不出能种的庄稼,河里看不见一滴流动的水,连石油影子都没见着。 就这么个看着就要“原地躺平”的地方,几十年后居然成了非洲第二个摘掉“最不发达国家”帽子的国家,人均GDP冲到4800美元! 这反转剧本,连编剧都不敢这么写。

时间倒回1975年7月5号,佛得角从葡萄牙手里挣脱出来,正式当上了非洲最年轻的“独立玩家”。可这独立仪式还没热闹完,第一任总统佩雷拉收到的“国情大礼包”直接把人整沉默了:火山岩地比石头还硬,种树? 那得拿锤子往石头缝里砸坑;水比油还金贵,一年到头下不了几场雨;老百姓饭都吃不上,更别说搞建设了。 当时联合国都摇头:“这地儿,怕是要在贫困名单上蹲一辈子。 ”

但佩雷拉这人挺有意思,是个理工男出身,没整那些“革命家”的排场——不搞阅兵,不立雕像,连外交演讲都省了。 他上任后干的第一件事,居然是扛着锄头带全民种树! 不是在肥沃的平原上种,是在火山岩上刨坑,一锄头下去火星子都能溅起来。 公务员也得下地,谁偷懒谁挨批。 有人嘀咕:“这石头缝里能长出树? 不如直接发救济粮实在。”佩雷拉只回了一句:“树活了,人就有盼头。 ”

就这么硬生生种了十几年,森林面积从3000公顷飙到4.5万公顷。 这些树可不只是为了好看——挡风固沙,还把岛上的水循环给盘活了。 但更大的难题是水:佛得角年平均降雨量还没某些地方的月降雨量多,邻居国家靠天吃饭,他们只能靠“笨办法”。佩雷拉带着老百姓在每条沟壑里修小型蓄水坝,大的不过几十平米,小的可能就接住一场毛毛雨的水。 全国一共修了1.5万多个“迷你水坝”,跟蚂蚁搬家似的,一点一点把水攒起来。 后来2020年非洲大旱,周边国家庄稼全旱死了,佛得角靠着这些水坝保住了灌溉用水,粮食产量不降反升。这操作,就像老话说的“滴水成河,粒米成箩”,硬是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

光解决温饱还不够,佩雷拉把殖民时期那些大地主的大农场全收归国有,引进高产作物,还搞起了滴灌技术——这技术当年在非洲可是稀罕物。 优先保证老百姓的肉菜供应,让大家至少能顿顿吃上饭。 这时候,中国农技专家第一次踏上佛得角的土地,带着种子、化肥和灌溉设施,手把手教当地人种地。 佛得角人学得认真,干得实在。 到80年代末,西非闹大旱灾,邻国饿殍遍野,佛得角愣是没饿死一个人。 这底气,是靠一锄头一锄头种出来的,是一滴水一滴水攒出来的。

国家要发展,光保命不行,还得搞建设。 佩雷拉心里门儿清:“咱家底薄,别整那些虚头巴脑的,先把港口、机场、道路这些‘命脉’修起来。”钱不够? 慢慢攒! 朋友不够? 多找几个! 中国是最早伸手帮忙的——1976年建交后,援建了议会大楼、国家图书馆、医院、机场,连水坝都帮着修。 后来古巴派医生,葡萄牙送教育资源,欧盟投港口,日本搞渔业项目……佩雷拉说得实在:“谁让咱老百姓过上好日子,谁就是真朋友。 ”这心态,像极了咱老话说的“多个朋友多条路”,关键时候真能救命。

不过,佛得角真正“出圈”的,是他们的旅游业。 别人搞旅游靠“黄赌毒”博眼球,他们偏不——先灭蚊子、保供电、抓治安,把基础服务搞扎实。 游客来了发现:这地方天蓝得像洗过的,沙滩细得像面粉,晚上出门不用提心吊胆,回头客自然越来越多。 2023年,佛得角接待游客突破100万人次,旅游收入占了GDP的40%! 这哪是“靠天吃饭”? 分明是靠几十年稳扎稳打攒下的口碑。

更难得的是,佛得角的政治稳得一批。 1991年,佩雷拉主动下台,举行多党选举,成了非洲第一个和平交权的国家之一。 后来的政府换了一茬又一茬,但政策从来没“翻烧饼”——基础设施优先、教育医疗优先、民生稳定优先,谁上台都认这个理儿。 没有权力斗争,没有社会动荡,在非洲这片“政治火药桶”里,佛得角就像一股清流。 有当地老人说:“咱们这儿换总统跟换灯泡似的,一亮一灭,日子照常过。 ”

教育和医疗,佛得角更是下了血本。财政预算里近四分之一砸进学校,小学毕业率超95%,中学入学率近93%,大学入学率也有21%——这在非洲,妥妥的“学霸级别”。 医疗也不含糊,人均寿命冲到73岁,全民医保基本全覆盖,2024年还被世卫组织认定为“非洲第三个无疟疾国家”。 当地人开玩笑:“以前看病得坐船去欧洲,现在村里就有好医生,这日子,越过越有盼头。 ”

当然,佛得角也没忘了“老铁”中国。 中国继续加码合作,帮他们搞农业示范基地、海洋经济特区,还引进了电子政务系统。 中国专家更绝,通过电视节目教农民堆肥、搞滴灌,2024年蔬菜产量比上一年涨了20%。 连温州商人都嗅到了商机——90年代就带着袜子、塑料盆、拖鞋杀进市场,把欧洲货挤得没脾气。 现在佛得角有200多家中国商店,年营业额超3000万美元。 当地人竖着大拇指说:“中国货让我们穿得体面,用得方便,这才是真朋友。 ”

不过,佛得角也没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 年轻人就业难、过度依赖旅游业、粮食还得进口、气候变化越来越折腾人……这些问题,哪个单拎出来都是硬骨头。 但人家厉害就厉害在:不靠运气,不赌未来,就靠几十年稳稳当当的治理——把每一分钱花在刀刃上,把每一个政策落在实处,把每一个普通人当宝贝。 他们没资源? 没关系,人就是最大的资源!没背景? 没关系,稳扎稳打就是最好的背景!

现在的佛得角,地图上看只是个小点点,但这个小点点里藏着的智慧,够大国家学一辈子。 它用几十年时间证明了一件事:穷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方向;资源少不可怕,可怕的是不会用人;起点低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肯坚持。 就像老话说的“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佛得角这根“铁杵”,硬是靠着耐心和智慧,磨成了闪亮的“针”。

信息来源:[1]佛得角总统:愿推动佛中战略伙伴关系不断向前发展 东南网;[2]非洲内部正努力实现“畅通旅游” 环球时报

查看更多

推荐资讯